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蟹类专题】高淳地区河蟹早期保障成活率管理要点

[复制链接]

492

主题

525

帖子

167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6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0 09:10: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淳地区河蟹早期保障成活率管理要点

李玉明

       江苏高淳地区2025年的蟹苗投放工作马上就要开始,成蟹养殖即将迎来新的开端。回顾去年蟹苗下塘后到一次壳的阶段,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倒春寒”低温天气,导致蟹苗下塘后出现活动量少、摄食差、打洞躲藏、体质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蟹苗早期的成活率,也是导致2024年螃蟹产量低的关键因素。那么今年蟹苗投放早期,这些问题能否预防或者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关系着蟹苗早期成活率和最终的养殖结果。笔者根据多年塘头服务经验,总结了以下管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保持深水位
       深水位放苗,是我们利洋公司已经倡导多年的养殖理念,在很多螃蟹养殖塘口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馈。很多高淳地区养殖朋友也在蟹苗养殖过程中,慢慢认识到了早期深水位放苗的优势。第一,深水位,水体相对大,水温变化幅度比较小,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第二,深水位,水体相对大,阳光不易直射水底,降低水体透明度。为什么要保持深水位呢?因为螃蟹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水体温度变化大时,螃蟹会不停地调整自身温度,消耗体能,造成蟹苗体质差,从而损伤。此外,螃蟹具有怕光的生活习性,其昼伏夜出,白天基本上都是躲藏在水草或者隐伏在池塘底泥里面,活动量很小,到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当水位过浅时,蟹苗为躲避强光易打洞,时间久了打洞不出来,这也是一些水清的塘口蟹苗打洞多的原因。保持深水位实则是为了稳定水质,一般水位保持在80公分以上,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即可。
       二、肥水培藻、稳水
       蟹塘下肥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藻类。我们平时说的水肥不肥,其实就是看水体中的藻类种类、数量多不多。藻类数量多,水体肥度相对就好;藻类数量少,水体肥度相对就差。藻类在水体中起到产生氧气、净化水质、保温、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俗话说:“水肥水养蟹,水瘦蟹养水”,当水肥时,水体中动物性、植物性饵料都丰富,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营养,此时螃蟹饵料充足,水质变化小,螃蟹体质就好。反之,当水瘦时,水体没营养,螃蟹饵料匮乏、水质变化大,螃蟹体质就差。
       三、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判断水质的好坏,首先就是要看养殖水质指标是否正常。河蟹池塘水质检测的常规化学指标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然而,大家最关心的指标还是亚硝酸盐,原因是亚硝酸盐超标会造成蟹苗中毒,继而引起蟹苗损伤。此外,亚硝酸盐超标,也是池塘水体“缺氧”的表现。实际上氨氮、pH值两个化学指标异常,也会对蟹苗造成损害。氨氮超标会造成蟹苗“氨中毒”和“氮气气泡病”。pH值异常也会引发氨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螃蟹适宜的pH值范围是7.5-8.5,pH值过高或过低对螃蟹都有影响。因此,大家早期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四、预防“水瘪子”
       去年蟹苗下塘后,蟹苗摄食少、体质差,再加上阴雨低温天气,池塘肥水工作很难开展,很多塘口水质清瘦,缺乏生物性饵料。此外,蟹苗获取的营养本来就少,躲藏、打洞后,体能慢慢被消耗,导致体质越来越差。蟹苗消耗的自身营养主要来源于肝胰腺,消耗过多会造成肝胰腺受损,继而大大增加蟹苗形成“水瘪子”的概率。因此,在饲料投喂不下去、肥水工作难以开展的低温天气,应适量外泼抗应激、保肝的电解质多维“营养快线”,5-7天4亩/kg外泼一次,也可在投喂饲料时,使用“营养快线”拌料投喂,1kg“营养快线”拌饲料400斤,可以起到诱食、保肝作用,预防蟹苗“水瘪子”的产生。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2-22 23:18 , Processed in 0.1702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