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eikunnuy 于 2022-2-24 10:06 编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一黄颡鱼养殖池塘,面积5亩,平均水深3米,4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见图1)。2020年9月过塘平均规格40尾/斤的黄颡鱼苗5700斤。
养殖到2021年2月22日,共吃料750包,黄颡鱼规格达2两左右,当天卖鱼14800斤。按料比1.45计算,池塘大约剩11600斤黄颡鱼。卖鱼前每天喂两餐,7~8包料;卖鱼后每天喂两餐,5包料。
2月23日,捞浮萍。
2月27日,阴,另外一个塘卖鱼后过平均规格23尾/斤的黄颡鱼2000斤到该养殖池塘,共存塘约13600斤。
2月28日,阴。
3月1日,多云,下午闷热,晚上下大雨。
3月2日,多云。
3月3日,多云,外用6瓶“倍力灭”消毒,喂料4包。
3月4日,阴,喂料4包。
3月5日,小雨,喂料5包。
3月6日,中雨,喂料5包。
3月7日,阴,外用6瓶“倍力灭”消毒。为什么用倍力灭,有死亡?(无死亡,常规消毒、防病。)
3月8日,阴转晴,早上发现少量鱼靠边、游水,外泼“速解安”10包+“激活”8包+“底加氧”半包。检查4尾病鱼下巴发红,鳃上有大量斜管虫,内脏充血。下午五点用甲醛270斤杀斜管虫,用后死鱼80斤。
3月9日,阴,死鱼200斤,少量游水,检查病鱼下巴严重充血,白鳃,鳃上无虫。
3月10日,阴,死鱼242斤。早上泼解毒抗应激的药物,病鱼游水,检查病鱼下巴发红。中午使用“速解安”1件+“激活”1件,往池塘加水12公分,傍晚用 “底加氧”20斤。
3月11日,阴,死鱼389斤,少量游水,七成上死鱼是旧鱼,继续加水约12公分,中午泼“速解安”1件+“激活”1件,傍晚用“苯扎溴铵”消毒。
3月12日,晴,死鱼579斤,八成五死鱼是旧鱼(死的久的,身体已经发白的),下午撒“底加氧”10斤。
3月13日,阴,死鱼691斤,九成死鱼是旧鱼,下午外用解毒和改底的药物。
3月14日,阴,死鱼933斤,九成死鱼是旧鱼,中午外用“营养快线”1件。
3月15日,晴,死鱼808斤,九成五死鱼是旧鱼,中午外用“营养快线”1件。
3月16日,晴,死鱼612斤,九成五死鱼旧的,下午泼盐1500斤。
3月17日,晴,死鱼580斤。上午12点,到该养殖池塘现场调查,用快速水质测试盒测定水质指标:pH值7.5,氨氮1.0mg/L,亚硝酸盐0.1 mg/L;用哈希溶氧仪测定池塘水温24.7℃,溶解氧7.56mg/L,饱和度91.5%。观察塘边有少量趴边的病鱼,塘中有少量病鱼游水。从塘边取2尾趴边的病鱼,外观病鱼鳍条溃烂,鳍基发红、肿胀(见图2),下巴发红,肛门红肿(见图3)。解剖病鱼鳃发白,有少量出血点(见图4);打开腹腔有少量腹水,肝脏发黄、出血(见图5),脾脏充血,肾脏充血、肿大(见图6);脑无明显病变(见图7)。分别从病鱼的腹水、脑、肝脏和肾脏中接种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鳃、肝脏、脾脏、肾脏和脑组织分别用95%酒精和10%的甲醛固定保存,带回公司研究所进行病毒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当天晚上使用15斤“底加氧”改底。
3月18日,晴,死鱼450斤。
3月19日,晴,死鱼350斤,使用高锰酸钾24斤。
3月20日,晴,死鱼300斤。
3月21日,阴,死鱼287斤,吃料5斤。
3月22日,阴,死鱼120斤,吃料10斤。
3月23日,阴,死鱼90斤,吃料10斤。
3月24日,阴,死鱼68斤,吃料20斤。
3月25日,晴,死鱼64斤,吃料40斤。
3月26日,晴,死鱼55斤,吃料60斤。
3月27日,晴,死鱼61斤,吃料80斤。逐渐趋向稳定。
结果:采用实验室普通(RT-)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2尾病鱼的脑、鳃、肝脏、肾脏组织进行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RSIV)、蛙虹彩病毒(LMBV)、弹状病毒(SCRV)、神经坏死病毒(VNNV)、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28℃培养48h,2尾病鱼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均能分离出大量菌落,脑中未分理出细菌(见图8),其中1尾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出大量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的无色小菌落,经过16S rDNA测序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腹水和另外1尾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腹水中分理出大量圆形光滑、边缘整齐、隆起、不透明的菌落,经过16S rDNA测序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分别对两种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菌均对 “肠苷康”敏感(见图9)。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鳃组织缺血,可见坏死区;肝脏颗粒变性、组织坏死;脾脏组织细胞坏死;肾脏组织局部淋巴细胞散在坏死;脑正常(见图10)。
分析:1、本案例中,拉网卖鱼,过塘,消毒等应激性操作造成黄颡鱼抵抗力下降,使用甲醛杀虫后鱼开始出现应激性死亡,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后造成持续大量死亡。
2、杀虫药物刺激性较大,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寄生虫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改底调水,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3、本案例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水工作,病情有所好转,进一步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内服,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
-
图1.png
(329.21 KB, 下载次数: 77)
-
图2.png
(245.59 KB, 下载次数: 86)
-
图3.png
(263.17 KB, 下载次数: 88)
-
图4.png
(288.56 KB, 下载次数: 73)
-
图5.png
(344.04 KB, 下载次数: 85)
-
图6.png
(386.8 KB, 下载次数: 89)
-
图7.png
(314.82 KB, 下载次数: 86)
-
图8.png
(386.58 KB, 下载次数: 77)
-
图9.png
(358.53 KB, 下载次数: 76)
-
图10.png
(366.23 KB, 下载次数: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