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氏弧菌也开始有EMS致病基因!!!!!!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5 20:47: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ikunnuy 于 2015-9-25 20:56 编辑

最新发现!哈氏弧菌也开始有EMS致病基因,养殖户要哭晕了!

据Shrimp News 9月23日消息,最近,一种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HPND)的菌株——弧菌(KC13.17.5)在越南北部地区的虾中被分离出来。一般认为,AHPND通常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但是通过对这种被分离出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表明它属于哈氏弧菌。该测序数据主要包括质粒序列和假定特征基因序列。

在越南乃至全亚洲,对虾养殖都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且发展态势良好。直到2011年,由于早期死亡综合征(EMS,科研上称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HPND)的大规模爆发,对对虾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对虾产量也开始急剧下滑。在部分地区AHPND的致死率甚至达到100%,整口虾塘完全绝收。而后有专家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出,引起AHPND的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并且最早被发现携带致病基因的菌株据推测来自泰国和墨西哥。

当时有专家指出,由于AHPND的致病性基因片段被嵌合在质粒上,那么有致病能力的质粒很可能不仅仅只在副溶血弧菌之间传播,而是在其他种类细菌中也有可能存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此说法没有得到广泛证实。

此次在越南被发现的AHPND致病菌株,被分离鉴定后证明其属于弧菌属,但是其基因序列的某一片段却表明它并不是副溶血弧菌这个种类。为了进一步研究这株弧菌的基因学特征,其遗传物质被进一步测序。

专家称,测序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DNA样品制备试剂盒制备基于目的基因的基因文库;第二,通过实验室仪器对该文库进行测序;第三,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并分析;第四,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质粒基因和致病性特征基因作比对从而找出同源序列。

结果显示该菌株的基因组有42******lds(拼接,分子生物学概念),5288个有效编码基因。最终的特征鉴定表明与其最接近的菌株是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同时,使用预测基因的同源性搜索证明,同副溶血弧菌相比该菌株与哈氏弧菌有更高的相似度。测序结果也表示,致病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通过PCR技术也证明了其可以导致AHPND。

此外,实验室进一步对该菌株基因组42******lds的研究,得出该菌株可能是通过获取带有致病基因的质粒而产生致病性。对这一说法,相关人士分析,早前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大规模爆发时研究人员作出的推论或被证实。

虽然该报道指出该菌株“最接近”哈氏弧菌,但其细胞内携带有导致AHPND的相关质粒和致病性特征基因是肯定的。首先发现该菌株的实验室称,该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仅仅是与哈氏弧菌序列最为相似,并不等于携带着嵌合有致病基因的质粒不可能被传送到其他种不同的弧菌中。那么本次发现到底是个案还是具有广泛意义,以及为何基因能够跨种类传播?该实验室表示,目前相关深入研究正在开展当中,最新结果将及时公布从而可以让广大水产养殖人士更好的应对AHPND,防止进一步传播。


转自:水产前沿(微信号:******st)。

标题.png (8 KB, 下载次数: 41)

标题.png

1.png (176.54 KB, 下载次数: 38)

1.png

2.png (151.63 KB, 下载次数: 42)

2.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主题

393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6

积分
11098
QQ
2#
发表于 2015-9-25 23:30:09 | 只看该作者
几亿年前弧菌是不是就只有一个种
执业渔医
水产养殖工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3#
发表于 2015-9-26 10:22:4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虾来讲,什么病是不是都会EMS?除了肝脏别处也没啥地方可以糟蹋了。。。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32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1:18:32 | 只看该作者
虫下 发表于 2015-9-25 23:30
几亿年前弧菌是不是就只有一个种

应该是这样子的。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3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1:21:11 | 只看该作者
tangsl 发表于 2015-9-26 10:22
对于虾来讲,什么病是不是都会EMS?除了肝脏别处也没啥地方可以糟蹋了。。。

虾的肝胰腺最软弱,但是承担的功能很强大,既要消化吸收,又要代谢,还要承担各种病原菌侵袭的风险,不容易啊!
但是今年从我们出差采样,以及药店反馈的结果来看,黄色的弧菌普遍较多,之前我一直认为是溶藻弧菌,最近鉴定了一些,还是哈维氏弧菌多。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50

帖子

4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481
6#
发表于 2015-9-28 08:57:43 | 只看该作者
leikunnuy 发表于 2015-9-26 11:21
虾的肝胰腺最软弱,但是承担的功能很强大,既要消化吸收,又要代谢,还要承担各种病原菌侵袭的风险,不容 ...

黄色的菌株不确定?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32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0:29:45 | 只看该作者
伊红美蓝 发表于 2015-9-28 08:57
黄色的菌株不确定?明白了。

黄色的菌落确实不确定的,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都有可能。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8#
发表于 2015-9-28 11:36:18 | 只看该作者
       命名这个EMS是急性肝胰脏坏死,实际病理切片见到的多数是先腺管萎缩,腺管间水肿,之后慢慢坏死,坏死灶已经被纤维细胞围绕了许多层,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急性坏死少见。出现这种慢性坏死的原因,我想是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要远比什么什么菌引起的更多,大家现场服务也发现,开始发病虾检测不到细菌,不论是弧菌培养基还是其它培养基,没有分离到菌,但这时候已经空肠空胃了,当天或第二天就肝脏萎缩或模糊了。夏季看到虾发病后一天或几个小时再接种细菌培养,就能培养出细菌,说明细菌继发感染很快,但是也有的虾发病症状很严重了,就是分离不到细菌(同时对多尾虾分离细菌,有的能分离到细菌,有的根本分离不到细菌),有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问题,但是多数发病原因不是细菌,分离到的细菌也不是原发的,而是现在的抗逆性极差的一代苗在水质条件剧烈变化下强烈应激引起的肝脏病变,应激不但可以引起轻度病理变化如萎缩、变性,甚至可以直接引起坏死,(下图是坏死的几种原因)。
      对虾在应激条件下抗病力下降,这个时候容易细菌继发感染是事实,细菌有时能够原发感染也是事实,多种细菌能够造成对虾EMS也是事实。但更多的人忽视了目前主要发病原因是应激直接引起的肝脏病变,对虾发病后可能会继发感染,也可能不继发感染,直接一命呜呼了。目前防控虾病,关键是如何创造适合这个脆弱的一代苗的生活、生长的条件(高溶解氧、高营养,稳定的水质环境),而不是如何把细菌防住,眼睛只盯着这个什么邮政快递。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9#
发表于 2015-9-28 11:39:24 | 只看该作者
坏死

IMG_0611.JPG (2.42 MB, 下载次数: 50)

IMG_0611.JPG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3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21:15:43 | 只看该作者
tangsl 发表于 2015-9-28 11:36
命名这个EMS是急性肝胰脏坏死,实际病理切片见到的多数是先腺管萎缩,腺管间水肿,之后慢慢坏死,坏 ...

细菌多数都是条件性的,很多都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才会感染发病。环境好,溶氧足的时候时不会发病的。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26 08:03 , Processed in 0.14139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