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颡鱼案例分享3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24 10:2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一黄颡鱼养殖池塘,面积6亩,平均水深2.2米,1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1.5kw的涌浪机(见图1)。2020年10月2日投放规格55尾/斤的黄颡鱼苗1550斤;11月19日投放规格40尾/斤的白鲢苗22斤。投喂饲料,养殖到2021年3月上旬,黄颡鱼平均规格达30尾/斤。该养殖池塘3月3日开始出现“涨肚”的黄颡鱼,少量死鱼,发病后外用三黄散+多西环素两次,效果不明显,随后“涨肚”的病鱼越来越多,但死鱼不多。
3月10日下午4点,到该养殖池塘现场调查,用快速水质测试盒测定水质指标:总碱度110mg/L,氨氮和亚硝酸盐测不出;pH计测定pH值为9.92;哈希溶氧仪测定池塘水温11.9℃,溶解氧15.73mg/L,饱和度144.3%。当天无死鱼,观察塘边有大量趴边的病鱼(见图2),趴边的病鱼均“涨肚”(见图3)。取4尾“涨肚”的病鱼(见图4),外观病鱼严重“涨肚”,肛门红肿(见图5),其它无明显病变。解剖病鱼鳃无明显病变(见图6);剪开腹部有大量腹水流出,肝脏、脾脏、肾脏组织无明显病变(见图7);脑组织也无明显病变(见图8)。分别从病鱼的肝脏、肾脏、脑和腹水中接种脑心浸液琼脂(BHI)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病鱼的腹水液涂布脑心浸液琼脂(BHI)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鳃、肝脏、脾脏、肾脏和脑组织分别用95%酒精和10%的甲醛固定保存,带回公司研究所进行病毒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采用实验室普通(RT-)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4尾病鱼的脑、鳃、肝脏、肾脏组织进行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RSIV)、蛙虹彩病毒(LMBV)、弹状病毒(SCRV)、神经坏死病毒(VNNV)、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28℃培养5天,其中1尾病鱼的肾脏和腹水中分离出细菌,其它病鱼均未分离到大量细菌(见图9),腹水涂布BHI培养皿中长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较隆起、不透明的浅灰白色的菌落(见图10),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的短杆菌、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双排列(见图11),经过16S rDNA测序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出败康”、“辛普康”、“肠苷康”、 “氟多力”等药物敏感(见图12)。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鳃组织肿胀、稀疏,肝脏组织稀疏、轻微变性,脑和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肾组织中大量的疑似孢子虫包囊(见图13)。
分析:1、该养殖池塘平时改底少,发病前期曾出现过短暂的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池塘返底利于藻类快速繁殖,哈希溶氧仪测定该池塘水温11.9℃,溶解氧高达15.73mg/L,饱和度高达144.3%,进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
2、本病例中发病黄颡鱼严重“涨肚”,少量死亡,解剖见大量腹水,从腹水中分离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可能是气泡病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分离的病原菌较少,可能与使用过抗生素有关。
3、杀鲑气单胞菌主要引起鲑科鱼类感染发生疖疮病,是鲑科鱼类的易感病原菌,但近年来发现其宿主范围明显扩大,但此菌引起的非鲑科鱼类的病害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疖疮病,病原被认为是非典型菌株。本病例中我们从“涨肚”的黄颡鱼中分离到的杀鲑气单胞菌,可能是非典型菌株。
4、建议该池塘适量换水、低温期加深水温,尽快投喂,并用“出败康”或“辛普康”拌料内服,连续投喂5天,情况好转后内服保肝药物和保健药,同时注意定期改底。

图1.png (267.09 KB, 下载次数: 98)

图1.png

图2.png (359.27 KB, 下载次数: 108)

图2.png

图3.png (413.48 KB, 下载次数: 109)

图3.png

图4.png (366.97 KB, 下载次数: 122)

图4.png

图5.png (315.77 KB, 下载次数: 112)

图5.png

图6.png (377.54 KB, 下载次数: 102)

图6.png

图7.png (374.75 KB, 下载次数: 121)

图7.png

图8.png (341.15 KB, 下载次数: 120)

图8.png

图9.png (381.98 KB, 下载次数: 112)

图9.png

图10.png (340.2 KB, 下载次数: 112)

图10.png

图11.png (335.95 KB, 下载次数: 124)

图11.png

图12.png (332.97 KB, 下载次数: 116)

图12.png

图13.png (369.42 KB, 下载次数: 120)

图13.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836

帖子

5108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108
2#
发表于 2022-2-24 11:52:59 | 只看该作者
该养殖池塘平时改底少,发病前期曾出现过短暂的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池塘返底利于藻类快速繁殖,哈希溶氧仪测定该池塘水温11.9℃,溶解氧高达15.73mg/L,饱和度高达144.3%,进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


前面也没有说平时改底少啊?
比你牛比N倍的人都N倍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59
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11:17:0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的案例,是没有达到每周一例的标准的,有的是没有突出的亮点,有的是案例调查不完全,有的是没有后续情况跟踪,有的是分离的细菌可能不是病原菌。在这里把这些病例分享给大家,也想大家能够给我提供宝贵的建议,以便以后疾病调查过程中更全面仔细地进行调查。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8565

帖子

1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17559
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11:25:44 | 只看该作者
沙湖双黄蛋 发表于 2022-2-24 11:52
该养殖池塘平时改底少,发病前期曾出现过短暂的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池塘返底利于藻类快速繁殖,哈希溶氧 ...

前面没有说,真是的情况确实是这个池塘就很少改底。可能这是我写病例的一个误区,我之前很多的调查结果在前面的叙述中没有写,都放在分析里面了。前两天学习了病历的写作,才知道分析是对前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11-28 02:52 , Processed in 0.16624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