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弯曲、体色白浊、生长慢……,冬棚遇到这些怎么办?
高泽雨
秋风瑟瑟,天气渐凉,今年福建莆田地区的冬棚养虾又开始了。本地区冬棚养虾以一代苗为主,放苗密度在5万尾/亩左右,池塘水深80-100公分,增氧能力一般为1.5kw/亩。
随着环境污染,地下水资源匮乏,天气多变,成本上涨,冬棚养虾的难度和风险都在逐年增加,现总结本地区前期管理的一些常见问题和防控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肠道弯曲
今年放苗集中在9月下旬,本地区盐碱地多,pH普遍高,水位浅,放苗时温度高,透明度基本在60~70公分以上。放苗初期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青苔多,由于控料现象严重,造成虾苗摄食死藻、青苔等,导致肠道弯曲较明显。
二、体色白浊,转肝不顺利,上料台慢
由于水浅,昼夜温差大,透明度过高,造成今年小苗应激非常明显,虾身肌肉白浊,色素斑多,体质差,加之投喂又不足,转肝期营养积累不够,转肝较慢,普遍15-20天才上料台。
三、生长慢,不整齐,黄脚多
今年北风持续时间较长,造成返底水变较多,水色白浊、水脏。养殖户施肥较多,造成底质极差,苗期改底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对虾脚脏、体脏、老壳,虾蜕壳不整齐,造成对虾长势慢。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放苗前水位保持1米以上,水色透明度在40~50公分为好,少量多次使用活菌(“三环活力源净水型”、“利菌多”)保持藻类稳定,水体平衡。
2、放苗后足喂料,第二天开始投喂,10万苗1-1.5斤/天,一天两餐。每天10%添加,配合投喂发酵料(“利苗多”)改善肠道。上料台后改喂三餐,每餐2个小时吃完为宜,保证对虾在转肝期的营养积累,转1号料后1.5个小时吃完为宜。
3、昼夜温差大时,定期抗应激、补钙(“激活+活力钙”),因小虾体质弱,抗恶劣天气能力差,适当补充体力,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才能保证对虾营养的积累,顺利转肝。
4、放苗初期也要定期改底,选择一些没刺激、不伤藻的改底产品(“底居安”),改善底质的同时保证底栖藻类的正常生长,既能稳定水体,防止水浑,又可以减少对虾摄食死藻及池底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