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步搞定水草,给河蟹一个安全的家
徐金豹
水草是河蟹栖息、避敌和蜕壳的场所,能增加水中溶解氧、降解水中有害物质和净化水质;同时也是河蟹喜食的饵料,促进河蟹生长。若养殖水体没有水草,河蟹将无隐蔽和“避暑”场所,影响隐居和蜕壳,易产生互残现象;其次,河蟹无附着基攀爬,影响选择空间,易缺氧死亡;最后,会缺少植物性营养,提升饵料系数,影响河蟹消化吸收和出塘规格。因此水草是河蟹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下面谈谈河蟹池塘水草种植和管理。
一、伊乐藻种植
1、前期栽培水草
清塘后放苗前栽培水草,多在每年12月份进行。主要选择蟹塘环沟的内外斜坡处和池中平台区域移栽。移栽方法一般采用堆草土压法,是将一把伊乐藻放于栽草部位用泥土压于其上。所种水草左右间距3.0~4.0m,前后间距2.0~3.0m为宜(图1)。
图1 刚栽种水草池塘
2、水草管理
待养殖水体中伊乐藻成活后再逐渐加水, 以水浸没草的顶端10~15cm为宜,同时在种草区选用利洋“草根生”抛洒施肥, 促进水草的根系生长。待根系扎牢后,15天左右下肥一次,再视水草高度逐渐加水。此期间池塘水体要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利于水温上升的同时,还保证有充足的光照。若养殖水体太过清瘦,水草长势不佳时,可施用利洋“稳水多”改善,增加水体肥度,提高水草所需必要养分,有效防控青苔。
待3~4月份池塘水位达到0.8~1.0m时停止上水。当水草超出水面时采取割稍措施:割去伊乐藻上部20~30cm,以促进水草新茎叶的生长、保持水草活力;当水草过密时选择开行或把多余水草移除至塘外,池塘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水面的70%(图2)为宜,以此保持池塘通风性和水体流动性避免池塘底部缺氧导致水草烂根上浮(图3),多余水草及时捞出。重复此操作至6月份,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总水面的60%以内。高温期间,水位加深至1.2~1.8m,控制水草面积占比不超过60%,每次割草或开行后及时使用“活力碳”+“利菌多”保持水草活力,维持水质清爽。
图2 水草密度过大
图3 高温期水草腐烂上浮
3、后期操作
待河蟹最后一壳成功蜕完后,开始逐渐移除池塘水草,在河蟹育肥完成前池塘中水草应完全移除并及时捞出漂浮水草,防止水质底质恶化影响河蟹体质,也避免纤毛虫的滋生。
二、水草维护过程注意事项
养殖管理过程中,水草生长期需注意因水质变化而引起的草脏和烂根。同时增氧条件也必不可少,适时开启增氧设备,或定期使用“底居安”改良底质和 “碧水安”降解由于烂草产生水体毒素等,维系水草以及根茎在一个清新的水环境中,是养护水草的关键因素。养护水草也是养护水质的过程,水质好坏是养蟹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全程高度重视水草的养护,做到精细的水草管理,才能为高产提供有力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