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讲堂】林文辉主讲:生态养殖关键点

[复制链接]

634

主题

2564

帖子

557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5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1 18:0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态养殖关键点
林文辉


(内容为林文辉老师的《生态养殖关键点》系列课程的讲课文字版,仅供分享和学习。谢谢。)
前言
       今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一下目前的生态养殖的技术关键点。
       看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水产养殖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微观上,很多(观点)已经失效。搞池塘生态养殖,首先你要认识池塘、认识生态,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生态养殖的核心问题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池塘病害的发生是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所造成的;从宏观角度上看,鱼病的发生是池塘生态系统向不适应于鱼类生存的方向演变的结果,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自然规律。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它里面的物种是稳定的,当一个生态系统在演变的时候,里面的物种是不稳定的,有些在消亡,有些在增长。
       一直以来,我国鱼病的防控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即从病状、病症、病原,然后到药物筛选,鱼病开发一条线下来。很少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鱼病发生的宏观因素。从池塘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池塘鱼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率与净化力不平衡所引起的。
       也就是鱼越养越多、饲料越投越多、污染越来越大,但是池塘净化能力跟不上。这个是核心问题。
       因此,尽管我们的鱼病科研人员找到了各种特效药物去防控各种特定的鱼病,但我们没有解决导致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污染与净化不平衡。所以,即使这种病害得以控制,但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依然存在、矛盾依然存在,必然还会产生第二、第三种病。这也是这些年来造成病越多、药越多,药越多、病越多的现状根本原因。
       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微生物制剂,只要这些手段既不能降低污染率、又不能提高净化力,那么,都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从根本上控制鱼病,实现池塘养殖低碳、高效、安全,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病害发生的主要矛盾——污染与净化之间的平衡,所谓“生态养殖”,其核心问题就是生态平衡。也就是输入池塘的这些东西,你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当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苗的时候,产量受到限 制。以前鱼的人工繁殖靠天然苗的时候, 种苗是第一限 制。当我们种苗有了,第一个矛盾解决以后,并不是说种苗放的越多,产量就越高,到一定程度产量就下降了。它的矛盾转移了,它需要吃的,靠天然饲料是不够的。那么就要放种苗,然后给饲料。人工饲料出现,产量提高一节,是一个新的突破,解决了第二个矛盾。但也不是说拼命放苗,拼命放饲料,产量就上去了,它还是有限 制的。第三个限 制因素是溶解氧,给种苗、给饲料、给增氧机,产量又上升了。但它还是有限 制,这个限 制因子就是净化,如果把它用一套设备把水处理了,就像工厂化养殖一样,产量可以非常高,一立方米可以有上百公斤。其实现在困扰我们的矛盾,就是净化层面,水的净化,鱼虾的净化,鱼虾代谢物的净化。


1饲料蛋白质虚高引起池塘N污染增加
       饲料蛋白虚高引起池塘N污染增加,大家要理解这句话。要把池塘水质调好的,最根本的就是把氮降下来,但是饲料却拼命的加进来,这就是第一个矛盾。饲料蛋白的质与量成反比,目前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蛋白数量越高的饲料质量是越低的,因为蛋白质很贵,质越低量就越高。养殖户片面追求饲料蛋白含量导致饲料厂家为了竞争而降低饲料蛋白质量,提高蛋白含量去迎合养殖户的心理需求——这个是我们社会上存在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国家饲料蛋白管理规定的不合理,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国外先进国家对饲料蛋白含量的法规规定是“≤”,而我国的法规却是“≥”,使得饲料中充斥着次蛋白、废蛋白,甚至假蛋白,来提高可检测氮。鱼虾对这些蛋白的消化率低,自然导致池塘的消化率增加。三聚氰胺鱼是不能利用的,但是配方师为了提高饲料蛋白检测含量,加入三聚氰胺,因为最廉价的氮填充物就是三聚氰胺。这就是国家标准导致的。
       (因此,养殖业界要从本质上去理解蛋白水平的含义。而国家管理部门更应该从法规上纠正倒置的饲料蛋白含量标准。)

2饲料蛋白质同化率低
       饲料蛋白的质量低必然带来同化率低得结果。
(当然,配方技术,即营养平衡技术也影响着蛋白的同化率。对于一种特定的饲料,蛋白质越高,其消化率也越低,同化率必然也低。)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3摄食率
       饲料丢到池塘里,鱼吃不吃、吃多少,这是很关键的。
       影响摄食率的两个因素:一个是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崩散率和溶出率,鱼都还没吃就烂掉了、散掉了;另一个是有害物质水平,影响适口性,鱼不爱吃、吃了吐出来。
       (摄食率越低,浪费越大,这些未摄食的饲料直接造成养殖环境的污染。)
4、毒性物质与抗营养素
       饲料中毒性物质主要是霉菌毒素,来源于原料本身或者饲料保存不当。抗营养素则是植物性饲料原料本身的一种天然属性,是植物自身防卫体系的成分。
       自然界任何生物,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功能,首先要找到吃的,其次在食物链中不被吃掉。植物为了避免被吃掉,就在体内合成各种各样的毒物。我们添加到饲料中的一些原料,鱼在天然环境下是没有吃过的,其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做成饲料,鱼肯定不吃,也就是适口性不好,鱼吃了会吐出来。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把毒性解掉,我们是骗它吃,添加诱食剂、香味剂、甜味剂把它盖住让它吃不出来,最后肯定还是出问题,怎么办?最后干脆把解药也加进去。我们的饲料是一手给毒药,一手给解药。这样饲料养出来的鱼是不健康的。所以,通过饲料原料的发酵来解毒,给鱼安全、健康的原料是必要的,这十几年以来,饲料原料的发酵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我十七八年前开始做饲料发酵,解决鳗鲡的豆粕发酵问题。鳗鲡是不吃豆粕的,加了香味剂它吃,吃了马上拉肚子,只有发酵才能解决问题。
       饲料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最大宗的投入品,是N污染的主要来源,饲料蛋白虚高、摄食率、同化率低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加重:饲料中有害物质引起养殖动物慢性中毒,免疫能力下降,是目前养殖动物常见的肝胆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
       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养殖动物病害的宏观因素,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将是一句空话。
       整治一条臭河的第一步是截污,把污染源截断,然后才是整治。但是我们现在是污染源没有截断,整治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饲料中的污染源一下子要截住是不现实的,但是大家心里要有数,有些事你是做不到的,要从我们可以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前面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讲了饲料与病害的关系,一个是原料毒物造成动物不健康,一个是污染造成环境破坏,下面是我们怎么解决它。

1池塘中氮的去向
       池塘中的氨氮去哪里了?一个是藻类同化,一个是细菌同化,还有一个是底泥细菌脱氮。前两个通过食物链转化为鱼虾蛋白,最后一个是细菌脱氮变成氮气离开养殖环境。
       整个池塘中,要么把氮变成鱼肉,要么变成氮气,否则就在池塘里。这些年来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水,氨氮高了就换掉,大排大换,导致养殖大环境出了问题。换水率越高,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因为生态系统还没建起来你就把他换掉了。
       现在国际上引导潮流的是,零换水养殖,也就是把池塘里输入的N要么变成肉,要么变成氮气,就不需要换水。
       池塘氨氮的处理能力——即净化力,是池塘养殖管理的核心。所以,池塘养殖管理的本质是养殖动物“生活污水”的处理。高产池塘本质上是一个水产动物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要用这种眼光来看待池塘。
       水处理分成三大类:1)原水处理,也就是自来水厂的水处理。由于这一百多年来农业的发展,N的大量,自来水中含量很高的是N,自来水脱硝是原水处理的主要工作,跟我们池塘的脱N是一样的,他们的研究很透彻,都模型化、理论化、标准化了;2)污水处理,也就是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3)养殖污水处理,也就是鱼虾的生活污水,比人的污水污染低、比原水污染高。
       污水处理研究的很透彻,原水处理研究的很透彻,就中间这一段,养殖污水处理,还在糊里糊涂的。各位要了解养殖污水处理,必须要了解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也就是带着我们水产界的问题到水产界以外的领域去找资料。

2池塘净化能力
       池塘的生物学功能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生物量低的时候,生物学功能作用是生产;当生物量高地时候,生物学功能作用是净化。
       当池塘的净化力大于污染率时,池塘生态系统式健康而稳定的。当池塘净化力小于污染率时,池塘生态必然趋于恶化和崩溃。最终表现为养殖动物的病害,鱼病发生、倒藻、倒水、浑水等。
       无论池塘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是是生产还是净化,靠的都是池塘生产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天然生产力。
       生产力是维持和驱动生态系统运作的物质和能量,生产力低下意味着池塘自净能力低。 当池塘自净能力低于污染,生态系统就会紊乱,最终崩溃。

3池塘生产力
       如果大家学过水产养殖,了解传统上的池塘养殖,你就知道六十年代以前,池塘唯一用的东西是什么。——石灰。老百姓看到水不好、鱼有毛病,就下石灰,水就好了、鱼病没有了。但是我们把这种方式解释成消毒,水消毒了,鱼病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就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消毒剂,氯制剂,你一亩用多少斤石灰我就用多少漂白粉,但是,这是错误的。鱼生病的原因是生产力下降、污染率上升,到了交界点以上。通过提升池塘的生产力来把鱼病去掉,这是老祖宗的方法。加生石灰,提高碱度、硬度,就是在提高生产力,实在让生产力和污染力平衡,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现在,我问过几个养殖户,江西的,他说他养鱼从来不用石灰的,用漂白粉。漂白粉是解决不了生产力问题的,鱼病暂时控制下来,但是生产力没有得到提升,还是低,那第二个病、第三个病、第四个病就来了,因为矛盾没有解决。

       随着我们养殖产量的升高,天然生产力不足,我就需要辅助生产力,产量越高,辅助生产力所占比重就越大。

4池塘天然生产力与病害
       我们现在很多池塘还在靠天吃饭,天气好水就好,天气不好水就不好。在我们传统养殖水平很低、饲料投入很低、N污染很低的时候,池塘的净化率是满足污染率的。但我们把产量提高,不断提高,慢慢有病,越高,病越多,当我们把产量提到生产力根本无法满足的时候,鱼肯定生病。病根就是污染和净化之间的不平衡。
       池塘生产力不足导致细菌饥饿,今天出太阳,光合作用有碳输入,微生物、细菌有东西吃,明天阴天了,没有光合作用,微生物、细菌没东西吃,正常的细菌有可能改变营养模式和代谢途径而成为病原,正常异养细菌的衰退给病原细菌繁殖提供机会,引发细菌性疾病。
       细菌的衰退引起原生动物饥饿、致病性原生动物毒力增强,捕食性原生动物衰退,寄生虫幼体失去天敌而存活率大幅度提高,爆发寄生虫病害。
       在第一生产线,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是什么,水打出来拨开一看水是清的,寄生虫最多。这是碳不足、能量不足带来的饥荒。我们大家知道,在人类社会上,瘟疫流行、兵荒马乱,都是饥荒的时候。老祖宗有一句话:猪粮安天下,老百姓有粮食吃有猪肉吃,他不会去**的。池塘的生物也是这样的,能量不足他就**了。

       生产力是维持和驱动生态系统运作的物质和能量,生产力低下意味着池塘自净能力低。 当池塘自净能力低于污染,生态系统就会紊乱,最终崩溃。
影响天然生产力的因素

影响天然生产力的因素
       气候因素(温度、光照)
       生物因素(藻类)
       环境因素(水质、底质)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是环境因素,水质、底质。

       环境因素
       池塘是养殖动物生存生长的环境,因此,环境参数必须尽可能满足养殖动物的需要。比如我们养虾,就是要养出一个虾最理想的水环境。此外,池塘又是一个养殖动物与环境中各种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因此,所谓养鱼先养水,就是如何养护一个稳定、高效而对养殖动物又是最合适的生态系统。

       池塘底质
       池塘底质是生态系统总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因子,说道底,池塘水本质上是池塘土壤浸出液,就像泡茶一样,用什么样的茶叶就泡出什么样的水,茶叶比水更重要,你拿一把发霉的茶来怎么调得好水嘞?池塘养殖存在着“连作障碍”,底质通过影响水质最终影响养殖效果。在我们珠江三角洲有一句俗话,新塘旺三年。


1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氧电位);自然界任何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都是氧化还原。人类把碳水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获得能量。氧化一个物质,必然要还原一个物质。池塘里面鱼虾、各种微生物都是氧化还原获得能量,不同微生物,对电位要求不一样。比如,以氧为呼吸的是氧电位,但有些生物是不能在氧的电位下(获得能量),它可能是硝酸电位、硫酸电位。你要了解,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物种的关键因素,水里面长什么细菌就看是什么电位。



2底泥呼吸


       根据以上的排序,N的电位比铁高,铁的电位比锰高,锰的电位比硫高,硫的电位比碳高,最后产生甲烷,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沼气发酵。
所以,池塘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电位通路,也就是氧化还原呼吸的每一个反应。

3养殖土壤变化过程


4养殖期间底质的管理
       底泥的特征:缺乏分子氧、泥-水界面、泥水物质交换、还原性。

       泥-水界面,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将来水产养殖的底质管理就是这个管理,通过泥水的物质交换来管理。

       池塘中底泥和水之间的界面叫氧化态泥,也就是泥水界面。一般在自然水体里,也就几毫米,在天然、硕水型的湖泊可能有一厘米,在我们的池塘里大概就1-2毫米。但这一层是非常重要的。底泥里面有害物质的转化都在这一层,它起到保护作用。如果这一层处理不好,消失了,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水体,鱼虾就有问题了。

       养殖过程中管理这一层的办法就是沉淀物的再悬浮。我们老祖宗的做法就是刮一次泥就到位了,刮一次泥就是泥水交换一次,刮泥就是是池塘底泥再悬浮。老祖宗还有其他办法,如比说捞(拉)泥,晴天划一条小船,拿个东西把泥捞上来,这个是底质管理。但我们现在都忘了,没有学到手。“沉淀物的再悬浮”,要通过人工或生物搅动。用铁链刮,很多养殖户都这样做;生物搅动,就是可以在池塘里套养一些搅底的鱼,比如黄骨鱼。这其中的原理就是,底泥是缺氧的,水体向底泥的扩散是很慢的,所以把底泥搅起来,悬浮到水里再沉淀,反复这样,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氧,保护这层氧化态泥。

5休耕期间底质处理
       池塘干塘、休耕期间,我们怎么样把养殖过程中改变的氧化还原电位恢复到原始状况?休耕期间,池塘没有鱼没有水,我们不教老百姓怎么做,等到肥水、养鱼出问题了,你再说去跟他讲你买我底质改良剂啊,这个都是在自找麻烦,为了多赚那么点钱。我们想让底好,在干塘的时候把底处理好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干塘清淤
       晒塘(氧化)或人工热处理
       土壤检测
       PH调整(撒石灰)、肥度调整
       保持水分促进微生物生长或人工呼吸

连作障碍
       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在发生变化,其变化速度决定了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底质在休耕期间改良、修复不到位。养殖期间管理不善,将严重影响池塘的生产力。所谓新塘旺三年就是这个原因。池塘底质通过影响池塘水质而影响生产力。进而影响池塘生态系统的效能和稳定性,最终影响养殖动物。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看书就想睡觉,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29

帖子

1000

积分

铜牌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000
2#
发表于 2016-4-22 10:06:10 | 只看该作者
增氧能力是影响整个养殖系统的关键点,只要增氧能力跟上来了,很多问题都可以不攻自破,万能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843

帖子

511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119
3#
发表于 2022-4-17 16:45: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空看看,还是挺好的,每次都会有新感悟,近几年连作障碍体会最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12-23 23:28 , Processed in 0.22171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