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泥鳅专题】养殖台湾泥鳅常见病害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1435

帖子

474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7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19 17:22: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殖台湾泥鳅常见病害案例分享

黄一明

       近两年,广东中山地区台湾泥鳅养殖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受到泥鳅病害多、饵料系数高、开花成活率低、价格低迷等因素制约,使得养殖效益不高。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下面通过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比较常见的病症及防控措施,希望能帮助广大养殖朋友提高养殖成功率。

图1  泥鳅养殖塘


一、常见病症案例
1、烂头、烂尾、烂身
       【案例】泥鳅养殖池塘水面面积8亩,水深1.7米,3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水车式增氧机。2018年5月26日,放养泥鳅粒60万尾,规格1000-2000尾/斤左右。
       8月26日,开始发现有少量泥鳅死亡,症状是烂头,烂尾,烂身。
       8月29日,泥鳅死亡量增加到30斤左右,塘口服务,测定水温30℃,水质指标:溶解氧5.23mg/L,pH值8.4,氨氮0.6 mg/L,亚硝酸盐0.3 mg/L。在池塘的边上可见烂头、定身的泥鳅。挑选烂头、烂身的泥鳅(见图2)进行解剖,发现泥鳅肝脏发白,其它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变化。从发病泥鳅的溃烂处肌肉和肝、肾分别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图2  鳃盖红肿

       细菌分离培养皿经室温(32℃左右)培养24小时,发病的泥鳅溃烂处肌肉分离出大量细菌。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上形成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灰白色菌落,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
       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3种药物敏感,为“辛普康”(甲砜霉素)、“氟多力”(氟苯尼考粉)、“菌炎好迪”(盐酸多西环素)。
       8月29日,上午泼“速解安”和“碧水安”进行解毒、增氧、调水,缓解死亡。
       8月30日,死亡减少,连续拌料内服“菌炎好迪”(盐酸多西环素)3天。
       9月2日,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发现死亡。

2、体表出血斑点症
       【案例】泥鳅养殖池塘面积7亩,水深1.6米,3台增氧机。2018年3月17日放苗,共放规格1000尾/斤的泥鳅苗45万尾。
       5月6日,发现有少量泥鳅涨肚漂浮在水面上,有少量死亡,死亡的泥鳅多数身上有出血斑点。连续内服氟苯尼考粉后,死亡量有所下降,但断断续续有少量死亡。
       5月11日,下午14:30塘口服务,测定水温28℃,水质指标:溶解氧6.83mg/L,pH值8.4,氨氮0.9 mg/L,亚硝酸盐测不出。在池塘的下风口可见少量涨肚的泥鳅和出血斑点症的泥鳅。挑选有出血斑点症的泥鳅(见图3)进行解剖,泥鳅肝脏发白,其它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变化。从发病泥鳅的肝脏和肾脏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经室温(28℃左右)培养24小时,体表出血斑点的泥鳅肝脏和肾脏均分离出大量细菌,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上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两端钝圆、散在或个别成双排列的短杆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对分离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多力”(氟苯尼考粉)、“菌炎好迪”(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
       5月11日,少量换水,同时泼“碧水安”解毒调水,减轻氨氮毒性,连续拌料内服盐酸多西环素三天,效果明显,死亡进一步减少至康复。

图3  体表有出血斑点


3、气泡病
       【案例】泥鳅养殖池塘水面积7亩,水深1米,2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水车式增氧机。2018年8月1日,放养泥鳅水花1000万尾。8月8日,晴,巡塘发现有部分泥鳅苗浮水面,翻肚,下风口处有死亡。下午三点半塘口服务,水质指标:溶解氧13.36mg/L,溶氧饱和度超过130%(见图4),pH值8.6,氨氮、亚硝酸盐测不出。捞起浮水面的泥鳅苗,可见腹部大量气泡(见图5)。

图4  溶氧饱和度高

图5  腹部气泡

       取浮出水面的泥鳅苗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寄生虫,个别鳍条有气泡,初步诊断为气泡病。
       8月8日,建议少量多次加水,提高池塘水深至1.7米以上,连续泼两天“速解安”+粗盐,缓解气泡病,同时增氧机全开曝气。
       8月10日,浮水面的泥鳅苗减少很多,由于发现和处理及时,只有零星死亡。

二、防控措施
       1、放苗密度适宜 (7-10万尾/亩),建议养殖水深1.5米以上,定期培菌一次(如一周培EM菌一次)。前期注重防控气泡病,投喂充足,后期注意控料,多开增氧机,确保水中溶氧充足。
       2、养殖过程中谨慎杀虫、消毒,避免因消毒、杀虫而破坏池塘生态平衡,引起泥鳅死亡。泥鳅死亡主要以细菌病为主,当死亡量大时,注意控料,加强内服等,此时切忌杀虫、杀藻、消毒等,避免刺激加重死亡。
       3、中后期养殖,一个星期左右进行解毒、增氧一次,同时加大增氧力度,配合改底抑虫及解毒增氧等措施。
       4、及时分批出鱼,缓解池塘负担,充分释放池塘生产力,提高池塘生产总产量。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主题

2124

帖子

418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189
4#
发表于 2020-6-30 23:20:23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泥鳅养殖密度大,又喜欢聚堆,容易受伤,继发感染细菌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2564

帖子

557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571
3#
发表于 2020-6-30 20:22:08 | 只看该作者
泥鳅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也是比较常见的
看书就想睡觉,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977

帖子

263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639
2#
发表于 2020-5-20 10:50:28 | 只看该作者
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杀虫药的使用,容易引起泥鳅应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11-15 14:24 , Processed in 0.18867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