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淡水鱼专题】鳜“睡觉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控建议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1435

帖子

474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7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9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ayanwuu 于 2019-8-19 18:08 编辑

鳜“睡觉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控建议

唐绍林、戚瑞荣、雷燕、王林锁、张会军、王小霞

        鳜鱼是珠三角地区池塘养殖的重要淡水名贵鱼类,近5年的商品鱼价格都保持在30元/斤以上,特别是今年价格持续上涨,7月份晚鳜的价格已经超过50元/斤,达到近年来的最高价位,养殖利润相当可观。在此背景下鳜鱼的病害也更备受关注,今年在鳜鱼主养区均发生了一种以在水面“睡觉”为主要症状的鳜鱼疾病,大家习惯上称“睡觉病”或“睡觉鱼”,池塘发病率较高,有的发病池塘处理不合理死亡率很高,严重的超过50%,引起养殖业者一定程度的恐慌。对“睡觉病”的病因大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病,有的认为是重金属中毒引起,也有人认为是药物使用不合理引起的刺激和中毒。利洋公司技术部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7月29日至8月9日分别对佛山南海、佛山三水、肇庆四会、珠海斗门和中山阜沙5口典型症状的发病池塘进行现场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结果鳜鱼的“睡觉病”是由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该病毒病的特点,初步提出目前防控该病的几点建议。
1、主要症状和流行特点
        病鱼上浮,侧躺漂浮于水面,俗称“睡觉鱼”(图1),发病初期的上浮鱼受到惊扰后立即潜到水下,后期无力逃逸,多数池塘偶尔见到发病鱼在水面沿圆形轨迹快速打转。捞起发病鱼检查部分鱼体色发黑,越是发病严重的鱼“黑身”越严重,打转的鱼都严重“黑身”,有的病鱼下颌充血发红。发病鱼由于停食外观瘦弱,腹部凹陷,俗称“收肚”(图2)。有的鱼身体弯曲向一侧,捞起后也不能恢复。解剖观察内脏器官没有明显的异常,有的病鱼肠道有黄色积液。现场镜检鳃丝多数鱼都没有寄生虫,有的鱼有少量车轮虫。发病初期的病鱼捞起后不像其它疾病的病鱼容易死亡。检测发病初期池塘水质指标都在适宜范围内。

图1  水中上浮的鳜“睡觉鱼”

图2  发病鱼体色发黑、“收肚”

        调查的5口池塘病鱼都在全长3~9cm,未见发病池塘周围的成鱼发病。本次调查的5口池塘发病水温在29℃~32℃,温度超过30℃病情明显好转,死亡量快速下降。发病都有诱发因素,或者卖苗操作时缺氧,或者使用过低温度的井水运鱼,或者长途运输后放苗次日即发病,或者连续几场白撞雨天气后发病。泼洒“超维C”(VC等复合维生素)和“激活”等抗应激产品会降低死亡。一般发病3-5天后死亡量下降,上浮病鱼减少,鳜鱼追饵料鱼的情况明显好转。5口发病塘死亡率从不足1%~20%不等。
2、实验室诊断结果
        从5口发病塘分别取典型症状的发病鱼,分别从发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脑组织接种至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脑、眼及内脏组织用95%酒精固定PCR方法检测病毒;取脑、眼及内脏组织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30℃室温条件下培养24小时,多数培养基没有优势菌落长出;5口塘的病鱼眼、脑组织经深圳动检贾鹏博士和公司研究所一室PCR检测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都呈强阳性,弹状病毒(SCR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呈阴性,其中1口塘的病鱼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呈阳性;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见发病严重的病鱼脑组织和眼组织细胞坏死,组织空泡化(图3、图4)。

图3  严重发病鱼脑组织空泡化

图4  严重发病鱼眼组织空泡化

        根据以上调查,发病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符合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诊断目前鳜“睡觉病”是由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
3、防控建议
        (1)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可以垂直传播,鳜鱼亲鱼携带病毒可能传染给鳜鱼苗,当鱼苗受到强烈应激后发病。本次调查也发现多个池塘从一个苗场买回的鳜鱼苗同时发病的情况。鳜鱼繁殖场检测亲鱼的病毒携带情况,如果亲鱼带毒及时淘汰;养殖户购买苗种前能提前检测,避免买到可能携带病毒的鳜鱼苗。
        (2)苗场卖苗前提前控制投喂鱼仔数量,避免鳜鱼苗饱腹后拉网操作时缺氧;运输使用曝晒过的井水,避免温差过大;尽量降低运输密度和时间,避免运输缺氧。
        (3)白撞雨、连续阴雨天气,外泼“激活”、“超维C”做好鱼苗抗应激,“福地安”改底,“碧水安”稳水,防水质剧烈变化,预防天气变化和水质变化引起的鱼苗应激而发病。
        (4)发病后尽量不使用刺激大的消毒剂和杀虫剂,避免强烈应激增加发病鱼死亡。加大增氧,避免发病鱼缺氧增加死亡。死亡高峰过后适当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永乐碘”防控细菌继发感染。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11-15 19:47 , Processed in 0.18693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