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基础-自溶与自溶作用
自溶指的是动物体死后体内各脏器由于自身酶的作用,逐渐软化和液化的现象。肉眼观察脏器表面发暗,有松软感,切面变得模糊不清,胃肠道粘膜崩溃脱落。显微镜下,早期自溶组织的细胞界限不清,细胞似浊肿状,胞浆中有颗粒或空泡形成,然后出现染色性的改变。晚期的变化类似腐败,细胞失去界限,胞核丧失染色性。
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cellula******estruction),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在正常情况下,溶酶体的膜是十分稳定的,溶酶体的酶也安全地被包裹在溶酶体内,不会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
在疾病调查取样过程中,有些样本经常会发生自溶作用,尤其是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其内含有丰富的酶类,若不及时固定,肝胰腺组织常发生自溶,这会混淆疾病发生过程中组织本质的病变,导致误诊或不能诊断,所以在取样做组织切片时一定要对样本进行及时固定。检查肝胰腺的病变时尤其不能整虾固定样品,因外壳会阻挡固定液及时到达肝胰腺组织,导致组织不能及时被固定而发生自溶,后期组织切片将看不到组织细胞。
正确的固定肝胰腺组织的方法是,尽可能快的将肝胰腺从虾体内剖剪出来,立即没入波恩氏液内,若肝胰腺组织太大,可剪成两半再没入波恩氏液。
发生自溶作用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肝胰腺组织比较饱满、酶类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