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34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灯一村一尖吻鲈冬棚养殖池塘,面积8亩,水深2米(图1)。2015年4月初存塘尖吻鲈约7万尾,规格250-600g/尾,平均约500g/尾。
2015年春节前后尖吻鲈开始出现死亡,每天死亡约10尾,之后每天死亡约20尾,3月20日以后气温升高,水温达到25℃后死亡量上升,每天死亡50尾左右。当时水质差,氨氮0.8mg/L,亚硝酸盐0.5mg/L,内服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后死亡马上上升,解毒、调水后死亡量又下降。3月30日开棚,开棚两天后死亡下降。
4月4日到现场,测水温28.2℃(底部),用简易测试盒测水质,氨氮0.1mg/L,亚硝酸盐0.3mg/L,当天死亡40尾左右。检查发病鱼体表溃烂,尤其是下颌、鳍基、鳃盖内缘严重,养殖户俗称“烂下颌”(图2、图3),有的鱼肌肉形成脓包。
剖检鱼体可见:肝胰脏淤血、充血严重,血管明显,(图4、图5);肾脏上弥散分布多量白色小结节(图5);脾肿大(图6)。对鱼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体表溃烂处和体表溃烂严重的鱼内脏组织有大量细菌长出(图7),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为温和气单胞菌。
取尖吻鲈肝胰脏、脾、肾、鳃组织做石蜡切片显示,肝胰脏轻微淤血,肝细胞界限不明,有些核仁不明显,胞质多红染颗粒,轻微脂肪变性,零星结节性坏死灶,胰腺坏死(图8);脾脏淋巴细胞稍多,轻微淤血,大量结节性坏死灶,结节外多淋巴细胞,组织可见多量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图9);肾脏轻微淤血,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大量结节性坏死灶,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图10);高倍镜下,在结节性坏死灶的中间可见多量分支、串珠样的诺卡氏菌菌丝体(图11,12)。鳃可见少量虫体,鳃小片间大量细胞增生使相邻鳃小片粘连在一起致鳃丝呈棍棒状(图13)。
4月10日左右拉网出售部分大规格尖吻鲈,之后死亡量下降到每天10-20尾,塘主不再处理。
分析:1、本病例细菌分离培养仅分离到气单胞菌,可能是与诺卡氏菌侵入组织后多被包裹在结节性坏死灶的中心不容易被分离到有关,但通过体表溃疡灶特点与病理切片观察诺卡氏菌形成的特征性三层基本结构的坏死灶和坏死灶内的串珠样菌丝体,可以确诊本病例同时有诺卡氏菌感染。
2、诺卡氏菌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28℃的“次高温”,今年冬季气温较高,诺卡氏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诺卡氏菌病一般引起体表出现浅表性溃疡,温度升高后很容易继发气单胞菌等使病灶向深部溃烂,甚至引起细菌性败血症,死亡量增加。(研究所一室戚瑞荣 雷燕 技术部高雪 提供 2015.07.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