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交流] 致病弧菌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爆发的关系!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824

帖子

3284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8 18:4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华南地区出现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中后期白便、慢料、偷死、甚至暴死等问题频发,导致养殖户损失重大,个个哀叹如今的虾难养。国内外研究机构院、养殖一线从业者大量长时间的研究,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兴的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的爆发与弧菌有关。
弧菌超标往往是对虾偷死病的前兆,也是其它养殖的病害之一。从病程上看,呈现发病范围广、速度快、发病季节不明显的特点;从症状上看,早期为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红体、偷死等症状。
1、弧菌的来源
1、不少养殖户认为,在购苗时苗种本身携带的弧菌。实际上,水体中的弧菌无处不在,即使南美白对虾苗种不带弧菌,虾入塘后的虾苗也会迅速的被弧菌感染。
2、虾苗在入池后,高位池进水时净化的不是很彻底,存在有弧菌。
3、过剩饵料、粪便等也会引起弧菌的生长。
4、“倒藻”引起的过度死藻,腐败、变质
5、池底污染(底质脏,有机物多,排便多,更利于弧菌的繁殖);
6、天气异常(倒藻,死藻增多);
7、虾体带菌(从虾苗开始就带弧菌);
8、不合理的养殖规划(密度投放高,排污不干净,改底不及时,污染物多);
9、养殖密集,共用水源,互相污染,进排同渠,养殖工具交叉使用。
10、底部溶氧经常不足。
2、弧菌的基本危害
其主要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自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有正常的淡蓝色变成微红色。
解剖后: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中肠内无食物残留。近年有研究说明,对虾发生的“偷死病”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但其所引起的弧菌在临床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腺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的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
3、弧菌的生存条件
该病一般发病期在15~35天之间,大部分是20多天左右发病,很多高位池排塘就是因为以前的地膜或虾苗本身附带大量的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而引起的。
据调查了解到,这种副溶血性弧菌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寄生40~60天,在35~50℃能受抑制生长,超过50℃才死亡,所以养殖户在放苗前经过简单的暴晒和消毒,并没有杀死或完全杀灭弧菌,放苗后,温度在25~31℃(弧菌大量繁殖的温度为25~35℃),使得弧菌大量的生长并繁殖,再加上饲料和过剩的饵料、虾的粪便、死藻、青苔等附生,虾摄食后直接引起腹泻并破坏肠道,从而引起肠道感染,造成空肠空胃和肝胰脏萎缩等问题。
对虾养殖中,取虾苗和虾塘水体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菌落呈现黄色的是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蓝绿色为副溶血弧菌。虾苗幼体菌血症、对虾红体病、白斑病,主要病原菌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虾苗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
通过对虾苗、水体进行检测跟踪,黄色弧菌和绿色弧菌都严重超标。投放带弧菌的虾苗,引进污水、富营养化的水体养虾,碰上阴雨天气、时冷时热交替出现将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氧变化大,水色变化快潜在对虾体内的弧菌得到大规模的繁殖和复制,加速了弧菌的传播和流行,必将给对虾养殖构成严重威胁。
4、哈维氏弧菌
哈维氏弧菌是发光的海洋细菌,它是最近10多年才被认识到的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病菌。取虾苗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虾苗的荧光病的菌原之一就是哈维氏弧菌。哈维氏弧菌的主要致病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感染哈维氏弧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濒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5、溶藻弧菌
属于弧菌种,为嗜盐嗜温兼厌氧性海生弧菌,多发生在夏季,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是鱼、虾、贝等海水养殖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主要原菌就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
1、溶藻弧菌
溶藻弧菌: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俗称黄弧菌。属于弧菌种,为嗜盐嗜温兼厌氧性海生弧菌。
2、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
主要取决于宿主,宿主所在的环境、菌本身之间的关系,治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在其侵袭和增殖过程中对机体造成的细胞核组织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陈代谢或机能而造成。
6、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现绿色,该菌在含2%~4%的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比较适宜,适宜的生长条件温度为37℃,酸碱度为7.4-8.淡水中存活一般不到2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副溶血弧菌分布极广,主要生活在海水和鱼虾、贝壳甲壳动物中,通常引起胃肠感染,也可以引起肠道外感染。
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在缓慢流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1-4 03:16 , Processed in 0.17329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