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40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四卯酉有一团头鲂(鳊鱼)种鱼塘,平底塘,面积180亩,平均水深1.2米,3kW叶轮式增氧机15台,投饵机4台(图1)。2016年9月份放团头鲂150万尾、花鲢4.5万尾、白鲢2万尾,南美白对虾2.5万尾(年底出塘)。
2016年11月2日,水温8℃左右,为捕捞虾,第1次使用氰戊菊酯刺激,随后间隔5天再次使用,共使用5次氰戊菊酯(溶液8%),每亩水体用量10mL,最后一次用药时间是11月25日。
2016年12月7日,水温6℃,发现部分鳊鱼游塘,伴随水面打转现象;近期零零星星也有死小鱼、虾、蟹等情况。
2017年2月16日,天气晴,水温8℃,塘口发现有死鱼浮到水面(图2),塘口上方有少数海鸟飞翔。
2月22日,天气阴,全池泼洒维C和免疫多糖,浮到水面的死鱼增多。
2月25日,天气晴,水温10℃。上午11点利洋水产药店技术人员到池塘观察,发现海鸟数量增多,死鱼数量明显增加,当天打捞死鱼1200尾(不计海鸟捕食),用旋网抛网,有很少新鲜死亡的鱼。测得水质指标:pH值 9.0、氨氮和亚硝酸盐无,镜检水体藻类以绿藻为主。带病鱼到药店观察: 鱼体色泽不均匀(图3);鳃丝和内脏无明显异常(图4)。经分析认为是前期用菊酯类药物用量大,水温低,毒性大,造成鳊鱼药物中毒,部分鳊鱼“偷死”,近期温度回升,死鱼浮上水面。
2月26日上午9点,天气晴,水温10℃,用“碧水安(加强型)”3亩/kg+“速解安”6亩/kg,全池泼洒。塘口海鸟数量减少,当天打捞死鱼300余尾,打两次网,未发现有新鲜鱼死亡。
3月1日,再次用“碧水安(加强型)”3亩/kg全池泼洒。
3月3日,到池塘观察,没有死亡。
分析: 1、氰戊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负温度效应杀虫剂,低温条件下杀虫活性高、毒性强,主要作用于养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水中能直接进入水生生物的鳃和血液,水温低于20℃时要降低用量,否则易刺激引起发病鱼在水面跳跃、打转游塘,甚至死亡。
2、本病例在低温期连续5次使用氰戊菊酯,引起团头鲂中毒,死亡在池塘底部,春季池底温度升高和风浪作用死鱼上浮。检查池鱼也有体白色泽不均匀的杀虫剂中毒症状。(利洋水产药店斗龙店 张善路 杨明炜提供 2017.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