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棚虾养殖后期管理做得好,效益有保障
张善路、杨明炜
今年小棚虾养殖成功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前期倒春寒时间过长,苗种体质差,温差变化大等原因导致成功率下降,同时随着进口虾的增多和养殖面积的扩张,虾价迎来历史新低(例如:江苏盐城地区40尾/斤的虾11.5元/斤,25尾/斤的虾16元/斤)。部分养殖区域面临亏损,所以做好养殖后期池塘管理尤其重要,保证不出问题,稳定投料,保证成活率及规格,在行情不理想的情况下保障养殖效益。
一、池塘管理
1.掀膜控温
持续高温,有双膜的及时卷起内膜,防止棚内闷热,双膜更容易倒藻。同时掀开棚门通风,如果棚长,条件不好的,把两边薄膜掀起来,及时控制温度升高,防止倒藻。
卷内膜
掀棚门
2.加大套水量,提高盐度,降低亚硝酸盐毒性
养殖后期高温天,根据池塘水量大小,保证每天3~5个小时的加水量,一般选择下午1:00~5:00加注蓄水池里的水,井水冬暖夏凉,如果水源较好的,可以选择井水直接进塘。
井水全天加注蓄水池
每天加注新水
3.加盖遮阳网
遮阳网在高温期能有效降温2~3℃,一般遮阳网覆盖60%~80%,少量全覆盖,注意上遮阳网要尽早,避开炎热天气,防止虾应激大,跳塘;但是遮阳网不能覆盖太多,防止倒藻或者缺氧。
遮阳网控温
4.合理投喂
水温超过34℃,虾吃料变慢,建议减少一餐,同时高温期喂料同比减少10%左右,减少虾损耗,推荐高温平料期每餐2.6斤/万苗,“顶料”不超过3斤,防止肝脏红肿,虾体质变差。
投喂量大造成肝脏红肿
5.提高溶氧
增氧增产,一直是可控生态养殖的重要理念,小棚虾更为明显,产量想突破2000斤,单棚需匹配2kW的增氧能力,养殖后期通过增加气头和调高增氧机频率来增加池塘溶氧。
高产棚的配置(3根主管+6排增氧盘+180个气头)
6.加装防鸟网,搭配使用驱鸟器
白鹭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传播方面(例如:白斑病毒、虹彩病毒),让养殖户朋友头疼,一旦有外塘虾发病或者排水沟有排水,飞鸟就会聚集到虾塘,如果进入虾棚,就可能会造成本池塘发病的风险。
加装防鸟网
二、水质管理
1.肥水培藻
养殖30天以上,水体浑浊,藻类生长慢,到养殖后期80天,肥水更是困难,随着投喂量增大,池塘不缺基础氮肥,建议多补充含氮低的肥料,比如:“藻安生Ⅲ”,一款平衡型全价有机碳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培养养殖水体所需要的藻类,达到固氮和降解亚硝酸盐、氨氮的效果,同时藻类蛋白被虾体吸收,间接提高饵料利用率。
“藻安生”——平衡有机肥
2.勤改底
底部发酵、底热、返底返酸、返余氯、返硫化氢等等,都会对养殖造成巨大影响,养殖后期3天一次“底居安”+“底加氧”改底,1斤/棚,降底热、增底氧、解底毒。
硫化氢偏高
余氯偏高
溶氧偏低
缺氧浮头
返底后死虾
3.补碳补菌
小棚虾属于小水体、半封闭、高增氧、高密度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随着投喂量增加,底部残饵、粪便、死藻等堆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这几个常见指标往往超标很多,这也是小棚的特点。为了稳定水质指标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小棚虾养殖需要通过补菌、补肥、补碳源等措施维持水体的稳定。
补菌补碳
4.控制水质指标
除了上述提到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后期pH值低,也是需要关键调控的,pH值低主要是由于长期底脏,返酸造成,通过补充“镁钙莱”可以提升pH值,建议一周一次,部分也可以用氧化钙代替。
5.防控细菌病
养殖后期真菌和弧菌等繁殖多,对虾多见黑鳃等症状,推荐使用“优肽”定期防控弧菌,必要时使用“永乐碘”“倍力灭”等消毒处理。
三 、常见问题处理
1.黄鳃、黑鳃
随着养殖时间拉长,塘底细菌、真菌滋生,虾由早期的黄鳃变成黑鳃,影响虾蜕壳,造成活力差、软壳甚至掉苗。推荐使用“永乐碘”+“氧速保”消毒洗鳃,同时搭配“福地安”改善底部环境。
黄鳃
黑鳃
2.黄头、附肢发黄
本地区养殖时间久,塘口老化,塘底脏,加上换水量不够,养殖周期拉长,虾子容易出现黄头、附肢发黄的现象,影响大虾活力,水车运输易死亡,同时售价低,推荐使用“氧速保+福地安”连续改底处理,有所改善。
虾黄头、附肢发黄
3.软壳多
因为缺氧、高温暗浮头、应激、缺少钙镁钾等原因造成卖虾软壳多,主要从控料、补钙镁、增氧、补充营养4个方面,促进硬壳。
4.体质差、活力差,不耐运输
卖虾前20天,每天一餐“微粒红”+“营养快线”,改善体色,增强活力。
添加“微粒红”“营养快线”拌料的虾,虾体亮、活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