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利洋服务 于 2014-8-14 17:31 编辑
[病例79]2009年11月我国很多地区出现强降温天气,气温回升后,很多太阳鱼养殖池塘出现鱼上浮现象。下面是广东顺德的一个具体病例,一养殖太阳鱼池塘,3.5亩,水深2米。以下气温均为每天8点测定。
11月12日,气温26℃,使用大剂量杀虫药(成分不明)。
13日,突然降温,水温降到11℃左右(气温约9℃)。
14日,气温14℃,有雨,少量鱼上浮,不严重。
15日,气温14℃,几十斤太阳鱼上浮,靠边或静浮于下风处水面,上浮鱼不会立刻死亡,客户将鱼打捞后出卖。
16日,气温13℃,泼“解毒灵”(多元有机酸)+维生素C,上浮200多斤。
17日,气温10.2℃,泼葡萄糖100斤,上浮近400斤。
18日,气温10℃,上浮400多斤,下午泼“速解安”4包,晚上使用“底加氧”4包。
19日,气温11℃,上午泼石灰50斤,下午使用“速解安”4包,晚上“底加氧”4包,上浮300多斤。
20日,气温11.5℃,上浮400多斤。
21日,气温11.5℃,检查4尾鱼,病鱼鳃上均有较多气泡,鳔严重充气,胸鳍、尾鳍基部充血,部分鱼体表充血或出血,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后养殖户放弃治疗卖鱼。(勒流 水产药店 陈保立 黄生提供)
分析:本病例中太阳鱼大量上浮,具体原因虽无法肯定,但我们认为主要为气泡病引起:
1、鱼上浮发生在剧烈降温后的气温回升阶段,应与气体代谢障碍有关,温度剧降后,水体中溶解的空气含量增加,温度突然又迅速提高,空气必然过饱和,因而发生气泡病,鱼体上浮也是正常。为什么太阳鱼这么严重,我们认为,还与太阳鱼属于热带鱼,抗低温能力不足有关,另外,解剖看出,养殖太阳鱼因喂油脂含量高的膨化料,脂肪肝明显,这可能都会影响气体调节能力,更易发生气泡病。这种气泡病和光合作用过强氧气过饱和引起的气泡病有所不同,这里是空气为主,氧气等被吸收后,常残留氮气等成分,因而在鳃等组织中气泡的残留时间更长。这种气泡病的发生不一定有较多的藻类。这种气泡病应主要发生在温度剧烈变化阶段,以后的温度较稳定阶段上浮鱼增多或保持,可能是气泡病的加重或延续,也可能是缺氧或继发感染引起,因而有时用药不当还会加重上浮。
2、表现为气泡病的原因,从照片中也可看出(见图2和3),部分鱼胸鳍尾鳍基部、尾鳍、体表充血或出血,鳔严重充气,都是典型的气泡病发生后的症状,这与鳃部保留气泡一样都能证明发生了气泡病。
3、从鱼上浮看,不是“浮头”,因而不应是缺氧。同时低温,缺氧的几率很低,即使引起水变后缺氧也不会严重。从其他同类病例中用药也能提示,使用增氧药效果一般,而高剂量的“速解安”有一定的效果,从中也可分析气泡病的可能性大。 (2009.12.13)
图1
图2
图3
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