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成活率和饵料系数谈如何提高对虾养殖效益
谭泽加
春回大地,又到了一年对虾养殖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断的总结每一年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养殖效益,真正做到为养殖户创造价值。如何提高养殖效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以虾苗的成活率60%和饵料系数1.2作为节点,分析存在的四种情况,以此来探讨如何提高养殖效益。
一、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说明成活率高,饵料系数较低,养殖效益好。
二、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说明成活率高,饵料系数高,养殖效益一般。
因为饵料系数高,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降低饵料系数。
苗的损耗少,为什么饵料系数高呢?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低,饲料的营养不够或营养不平衡、水产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常有肠炎、养殖期间的水体溶氧量偏低、投饵过多造成浪费或野杂鱼多等等。
逐一分析原因后,可使用以下方案解决:
1、饲料营养不全面可更换饲料,建议选用“LY-生态康”,优质蛋白,发酵工艺,利用率高,更易吸收,减少肠道压力。
2、经常添加助消化的药物,可选用“利多精+低聚糖-500”,还能减少肠炎的发生。
3、平时巡塘时多检查粪便,多看下风口有无浮便和油膜,及时诊断是否有肠炎发生。尽早选用“优肽”或“利肠安”治疗。
4、定期检查水质,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可选购“哈希溶氧检测仪”或加装“海控溶氧监测设备”,及时了解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必要时多开或增加增氧设备。
5、合理投饵、清除野杂鱼,具体操作可咨询利洋水产药店的技术人员。
三、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说明成活率低,饵料系数高,养殖效益差。
这种情况大多是养殖中后期发病,死亡量增多。原因可能是前期放养密度大,到了养殖后期时增氧能力不足,比如对虾养到30-40天发病,就会有一批个体大的发生死亡;有的是后期对虾偷死(冒底)的较多;也可能是外来传染病引起的急性发病,比如外加水源带来的病毒病;台风、下雨后对虾的应激反应大,易诱发急性病;还有可能是对虾养殖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每天都有少量偷死;还有鱼虾混养,放鱼偏多,鱼不仅吃料而且也会吃软壳虾;饲料变质诱发肠炎;长期投饵不足,对虾的体质差(棉花虾死亡多)等等。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建议养殖中后期要加大增氧力度,除加开增氧机外,使用“氧速保”适当补充溶氧,达到增氧增产的效果;保持水体稳定,遇到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病原传染;养殖全程选用优质饲料,定期使用“三角兜”查料,科学调整投喂量,保证后期营养。
四、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说明成活率低,饵料系数低,养殖效益不高。
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因为养殖前期虾塘发病,没有保住苗。造成苗的成数低的情况有:解毒不彻底,试水时间太短;野杂鱼多,吃虾苗;前期开口料投喂不足,虾苗互相残杀;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气泡病。
发生气泡病的池塘,往往水色好看、不易观察。发生气泡病时,晴天午后水面下游塘,虾体发白、游动没有规律。
放苗期为了防止气泡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水深要1.5m以上;晴天多开增氧机曝气;pH值高时,应该先使用“利菌多Ⅱ +活力碳+利苗多”调好水质后再放苗;尽量少用化肥肥水,避免小藻类高峰时期放苗;放苗时要特别关注池塘水温与苗袋的水温,不能超过3℃,缓苗的方法要正确。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