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对虾池塘微生态系统的建立
焦宝玉
进入11月份,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开始。大部分养殖池塘在后期都存在氨氮、亚硝酸盐持续升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冬棚池塘受光照和水温的影响,在日投饵量达到一定水平,仅依靠藻类系统来处理氮污染,已满足不了要求。往往这时养殖户才意识到要培养池塘的微生态系统,补充各种碳源、微生态制剂到池塘,但发现依然降不下来,因为建立池塘微生态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那么如何建立对虾池塘微生态系统呢?下面分享5口养殖池塘微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供大家参考。
实验的5口养殖池塘均位于珠海市莲州镇,其中1口为冬棚养殖,另外4口是早造虾养殖,均配备1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和1台1.5kW水车式增氧机。通过池塘微生态系统的建立,养殖全程氨氮均≤0.2mg/L,亚硝酸盐也保持在0.2mg/L以内,水体稳定,没有出现水质问题,最终养殖结果见下表:
一、养殖前期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也就是对虾清罾以前,大约是养殖前20天。池塘主要用“钾莱”、“肥水肽”和“藻安生”等产品以肥水为主,投饵量极少,每天晚上开1台叶轮式增氧机10小时,此时期池塘产生的氮污染完全可以被藻类同化消耗,实验塘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无,前期水色如下图:
二、养殖中期
养殖20天以后,到了养殖中期,饲料基本转为大破碎料,投饵量也逐渐增加,此时检测氨氮小于0.02mg/L,亚硝酸盐0.005mg/L。虽然藻类系统处理氮污染能力依旧能够满足池塘净化要求,但此时就是建立微生态系统最好的时机。系统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比亚硝化细菌慢很多。随投料增加氮污染越来越逼近藻类处理的上限,一旦进入养殖后期,受天气、投饵量急速增加等因素影响,池塘亚硝酸盐等就开始大量积累,只有建立好了稳定的微生态系统才能净化池塘氮污染,维持池塘环境的平衡。此外,在建立微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增氧能力需要同步跟上。
实验塘在养殖中期开始根据投饵量补充碳源和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活力碳”和“利菌多”,每次1瓶/亩,每隔3-5天补充一次,其作用是开始逐步培养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等。在氨氮、亚硝酸盐有少量积累时,全天24小时开1台叶轮式增氧机。实验塘养殖中期水色如下:
三、养殖后期
养殖后期氮污染加重,需要增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具体用量需要根据池塘氮污染水平、投饵量、天气等因素综合确定。由于养殖中期的培育,进入后期投料高峰时,池塘的微生态系统已经建立,此时藻类与菌类共同处理氮污染,以菌类处理为主。
实验塘进入养殖后期,每天投饵量达20斤/亩左右,水质检测氨氮依然小于0.2mg/L,亚硝酸盐开始有少量积累,数据在0.005-0.2mg/L之间变化,此时“活力碳”每隔1-2天使用一次,1瓶/亩。在养殖的最后20天,2台增氧机全天24小时打开,保证池塘溶氧。实验塘养殖后期水色如下:
总之,微生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未雨绸缪,不能等藻类处理能力不够而菌类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问题暴发时,才考虑培菌。“在敌人未达战场时,已修好战壕,做好一切准备,才有机会打赢冬棚南美白对虾养殖这场硬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