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9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监测 [打印本页]

作者: 12234    时间: 2009-9-23 14:44
标题: 9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监测
9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监测内陆水产消息:9月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一年之中水产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历年水产养殖经 验及当前病害测报数据分析,今年9月份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和出血病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爆发性疾病;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黑鳃病发病率达到50%以上;鳗鱼不明病因的大肚腹水病和肠炎病较严重;美国青蛙出血病和白内障病甚为流行,出血病发病率达到70%以上,肝病还可能会发生较重;长吻鮠和加州鲈将以出血病为主。此时,水产养殖管理仍应加强。

  华中、华东

  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全年产量和经 济效益的高低。为了确保水产养殖健康生长,安全度过高温季节,从而达到稳产、高产之目的,根据9月份气候和水产养殖特点,渔业专家提醒,预防鱼类的暴发性疾病,本月要调整水质两次。水产养殖业整体上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 则,采取综合保护措施,控制好水质,在采用药物防治时,一定要对症施药,只有合理正确地选择药物并适时施药,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苗种放养管理

  8、9月份是常规鱼类苗种培育和放养的重要时期,故应继续做好夏花和鱼种培育工作。苗种放养前应及时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养时须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等浸浴消毒,以免细菌感染。从外地购进苗种,必须进行病害检测检疫,以免带入病菌。

  二、成鱼养殖管理

  1、加强施肥投饲。9月份是鱼类的生长旺季,应加强施肥投饲。以肥水鱼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水色及透明度及时追肥。以吃食鱼为主的池塘或网箱,应及时投喂饲料。并做到投饲 “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

  2、注意水质调控。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由于9月份鱼类生长快,摄食量大增,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易恶化而容易造成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如遇到闷热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同时,要经 常加注新水,加高水位至1.5 m以上,并适当换去部分底层水。提倡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高温期间,最好每隔15 d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物剂。

  3、做好疾病预防。9月份气温仍较高,水中各种病原 体易滋生繁殖,是鱼类易发病季节,若忽视预防极易诱发鱼病。9月份鱼类主要易暴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铁锚虫病、中华鳋病和指环虫病等。重点应做好细菌性出血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和灭虫精等泼洒消毒。

  4、加强日常管理。9月份天气多变,易出现雷阵雨及台风天气,要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泛塘。

  华南

  8、9月份仍属于广西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高危期。该阶段对虾白斑病、桃拉 病等病毒病仍属于高发期;罗非鱼的病害将以细菌病为主,除此之外,随着温度升高,鱼类摄食量的增大,增加了肠炎病、肝胆综合症发生的几率;其他养殖鱼类则需注意出血性败血症和肠炎、赤皮、烂鳃“老三病”为主的细菌性病的预防工作;出血性败血症、套肠病、溃疡病、爱德华氏菌病、链球菌病、肠炎病则是危害网箱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8月上旬是广西鳖类养殖的投苗高峰期,除了做好投苗前的准备工作外,还需预防商品鳖白底板病、腐皮病、红底板病等病害。

  8、9月份降雨频繁,雨水较多,需做好降雨前后的防应激工作,同时由于天气炎热,池塘水蒸发较快,加注新水时应严格经 过过滤、沉淀和消毒等过程,减少病害的交叉污染。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保持池塘中良好的养殖水体水质,适时开增氧机,少量多次的换水和坚持定期的用分解型的底改,适当调整饲料的投喂量,防止残饵、剩饵污染水质。同时,每15-20d拌饲料投喂维生素C,每天一次,连喂3-5d,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网箱养殖应及时清除网箱内残饵,保持网箱四周有微流水,确保网箱内的水质良好,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和传染。

  8、9月珠三角区天气闷热、多变,水温较高,并时有台风、暴雨,大量的雨水及外部环境的多变使水产养殖品种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在天气多变的影响下,池塘水质容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升高,一些名贵淡 水鱼像桂花鱼、生鱼、长吻鮠等鱼的细菌性出血病、烂身病较严重。同时,淡 水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比较普遍,并且很多发病严重的池塘都很难治疗好,需以预防为主。因此,提醒养殖户要注意对池塘进行水质调节和药物消毒,预防鱼病的发生。

  10月以前都属于鱼、虾类的生长旺季,鱼体对饲料投喂量需求增大,长期投料的残饵、剩饵及鱼、虾的排泄物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鱼类由于进食的次数及量都比较多,容易造成鱼类肝脏疾病、肠炎病及营养性出血病等的发生。同时,每隔15 d左右在饲料中拌喂适量的维生素C,能有效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晴天延长中午开增氧机时间,搅拌上下层水,定期换水。

  2、施用增氧剂、硫代硫酸钠类、沸石粉类降解有毒物质。

  3、瘦水池塘适度施用已经 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浮游植物,稳定池塘水质。每隔13-15 d施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改良水底水质。

  4、加强水质调节改良,做好日常的杀虫杀菌消毒防治工作。

  感谢江 苏省滨海渔业局 张明 李为学等为本栏提供信息

  监测案例一:黑色水质

  7月15日,北京渔经 公司湖北片区技术员张仁胜接荆州江 陵一客户电话求助,说是最近几天草鱼吃食情况很差,还伴有大量草鱼死亡现象。技术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池塘水体水色发黑,经 水质检测后发现氨氮超标为1.7,亚硝酸盐为0.2,pH值为8.2,溶解氧为3.0。

  分析鱼吃食差的原 因:1.鱼池草鱼放养密度过大;2.池边圈养猪,猪尿粪不定期的直接冲洗到鱼池;3.前段时间颗粒饲料投喂量过大,导致池底腐殖物及排泄物增加,分解发酵不及时,引起池水“发黑”。

  有机质腐败后,消耗水中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环境严重恶化导致草鱼不吃食。经 对池边离群独游的草鱼解剖发现,病鱼体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失去光泽,颜色为黄色或绿色,质脆,易碎,胆囊明显肿大,胆汁 兖盈,颜色为黑绿,同时病鱼还伴有肠炎,烂腮等症。

  建议处理方案:1.外用:驱氨净水宝+颗粒氧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2.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调节池水,增加水体中有益菌藻群的繁殖;3.减料投喂,同时内服:维生素C+板蓝根大黄散+保肝宁+大蒜素。

  注意:对鱼猪混养,草鱼养殖密度大的养殖户建议: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排除老水,加注新水,合理密养。养成经 常在排粪水的地方用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EM菌等)的习惯。合理搭配青饲料投喂,根据投饵率严格控制投饵量,禁止强化过量投饵。防治鱼病时做到对症下药,避免过频、过量滥用药物。

  (北京渔经 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张仁胜提供)

  监测案例二:高温季节慎用生石灰

  6月16日清晨5:00,广东罗定市连州镇的黎老板在电话里很急促地表示:池塘里鱼浮头情况十分严重,希望能及时赶到现场帮忙处理。但就在技术人员赶往现场的途中,焦急的黎老板早已按耐不住,听从了当地一位有着二十几年养殖经 验的饲料经 销商的建议,采了生石灰净水的方式。但仅仅过了2 h,黎老板池塘的浮头现象就变得更加严重。3 h后,池塘出现大片死鱼,打捞上来后装满了3卡车。

  交谈中,黎老板坚信出现如此情况是有人投毒所致,因为鱼死亡前呈中毒乱窜行为,所以能判断为非缺氧而导致的死亡。该池塘在短短3 h内,所饲养的大头、白扁、鲤鱼、鲫鱼、甚至是埃及塘虱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累计损失1万多斤商品鱼,是缺氧泛池?他人投毒?还是另有原 因?

  据技术服务人员了解,该池塘在缺氧情况严重时,增氧机全开时散游的鱼群也不靠近,检测出当时水体pH值9.5、亚硝酸盐0.1、氨氮值6.0。显微镜检查鱼体及其内脏结果为:鱼体完好,鳍条、鳃盖部分充血。在水体氨氮指标已经 超过正常值30倍的情况下使用生石灰,就类似使用敌百虫以后使用生石灰,化学反应后会变成比它毒性强几百倍的“敌敌畏”。足可让鱼体在短时间内急性中毒死亡。所以,黎老板在氨氮严重超标情况下使用生石灰的行为,等于是自身投毒!

  8-9月气温、水温较高,残饵、粪便积累较多,水质容易恶化。同时,天气的变化池塘容易出现反底现象,浮头缺氧、氨氮中毒的事件更时有发生。建议广大养殖户在此阶段应加强水质调节,增加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的使用,有效分解水体中过多的有机质。

  (芳草恒生水产技术服务部 余明海提供)

  监测案例三:云南鲤鱼暴发性传染病——鲤鱼疱疹病毒病

  今年5月中下旬以来,云南地区养殖的鲤鱼大面积暴发以烂鳃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速度快,死亡量大,治疗困难,给当地鲤鱼养殖造成严重经 济损失。以下为一具体病例。

  曲靖麒麟区一主养草、鲤池塘,有少量鲫鱼与花白鲢混养,面积12亩,水深1.7m,草鱼、鲤鱼各1万尾左右,规格约250-500g。2009年6月5日开始发病,鲤鱼在水面下10 cm左右慢游,活力差,不吃料,并于当天开始死亡,死亡3条;主要症状为皮肤粘液增多,头部皮肤及眼眶凹陷,鳃部粘液增多,严重的烂鳃发白。解剖发现肾脏肿大,脾脏肿大且易碎,其他内脏无明显病理变化。塘中其他种类鱼未发病,吃料正常。检测常规水质指标均正常,水温在18℃~25℃左右。6月6日死亡15条;7日死亡100多条;8日至11日死亡均在300条左右;12日死亡五六十条左右。期间用过碘制剂消毒,内服外泼抗菌药均无效,其它种类鱼正常。此类病例在该地区已连续三年均有发生,且传染性强,发病呈现区域性,根据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疑似为鲤鱼疱疹病毒病。采集患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等实质器官组织,经 PCR检测,结果显示鳃、肝、肾、脾等样品疱疹病毒均为阳性,故确诊为鲤鱼疱疹病毒病。

  鲤鱼疱疹病毒病由鲤鱼疱疹病毒(KHV)感染所致,鲤鱼疱疹病毒属于鱼疱疹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具有囊膜。患病鱼的肝、肾、脾、肠、鳃、皮肤等各部位均可感染。近期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及检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流行情况:各龄期的鲤鱼均可发生该病,该病发生速度快,死亡率高,可达80%以上。发病水温为16℃以上,最适温度20-23℃,在13-23℃之间改变温度时,可导致迅速死亡。13℃以下或30℃以上时一般不发生该病。在混养池塘中,只有鲤鱼发病,草鱼、鲫鱼等其它鱼种均不发病。

  该病病程一般在10-15 d左右,发病1-2 d后开始出现死亡,4-5 d便可达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高。

  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既可通过垂直传播由苗种传入,也可通过水平传播传入,如池塘、水源、水禽等。

  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鲤鱼吃料减少,活力降低,个别鱼在水面下10cm左右慢游,甚至停止游动。体表粘液增多,鳃充血,粘液增多,鳍条出血,背鳍重叠。

  后期患病鱼不吃料,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头部皮肤及眼球凹陷(俗称“骷髅头”),鳃部溃烂发白。解剖可见肾脏肿大,脾脏肿大且易碎,其他内脏无明显病理变化。

  3.诊断:该病发生时首先通过发病规律及临床症状做初步的诊断,进一步的确诊需通过PCR方法或电镜切片来检测病毒。

  4.防治措施:鲤鱼疱疹病毒病为病毒感染所引起,一旦发生,暂无较好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1)做好苗种放养工作: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苗种选择时应选健壮无病毒携带的优质苗种,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稳定的水环境,严格控制水源。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等保健类产品,如“LY-生命素”,以增加鱼体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勤巡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严格控制发病鱼塘,防止传染扩散:鲤鱼疱疹病毒病作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病应立即捕杀,做好死鱼尸体的处理,同时对全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如需治疗时,可通过调节水质,减料并内服“LY-生命素”+“清毒散”降低死亡量。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对其他塘的传染,对排放水及死亡鱼进行严格处理。

  鲤鱼疱疹病毒病是鲤鱼养殖过程中危害严重的疾病,该病毒不仅感染普通鲤鱼,也可感染锦鲤。最近辽宁沈阳等地也发现类似病例在建鲤、眶镜鲤发生,经 PCR检测已确诊为该病。同时在吉林、黑龙江 、宁夏等地区也有类似病例发生,现正进一步确诊中。

  (厦门利洋科技有限公司 吴维吉 陈保立提供)

  监测案例四:气泡病引起对虾肌肉白浊、红体

  天津某池塘24亩,水深1.5m以上,念珠藻水华。为改善藻相,2009年6月12日,“利菌多”4桶+“藻安生”1桶;6月13日,盘内有1尾死虾,身体发白,肠内有食;15日,又有1尾死虾,检查肠内无食,疑是缺氧,用“速解安”;16日,增氧机下有死虾50-60尾(多为以前死亡),检查有纤毛虫,上午杀纤毛虫(硫酸í +硫酸亚铁),晚上用过碳酸钠;17日,死亡100尾左右,水质变化不大,检查还有纤毛虫,晚上用“底加氧”;18日,死亡100尾左右,变化不大,用“底加氧”;19日,下雨,死亡120 -130尾,用“速解安”;20日,死亡120-130尾,用“速解安”;21日,死亡200以上,停料;22日,死虾300以上,公司服务人员刚好经 过,发现自定置网内(捕上层病虾)采取的死虾(见照片),除红体虾外,很多虾尾部及虾体发白,疑为气泡病。随即到现场检查,水色浓绿,19时30分,检查溶氧12mg/L,pH9.3,询问死虾下午较多,因而确诊。

  分析:1、本病自6月13日死虾开始,就应为气泡病,因身体发白是气泡病的特征,同时肠内有食。6月16日的死虾应为6月15日下午或傍晚死亡,当日杀纤毛虫用量不足,效果不大,对藻类也无影响。6月17至22日继续死亡,因疑为红体病,采取调水增氧措施,耽误控制时机。

  2、从照片中看出,这种既有红体,又有白浊的虾,生产中非常常见,确实经 常误认为红体病(桃à 病毒引起)。本病例中有无病毒感染,本人认为可能性不大,这种红体颜色较浅,且较为均匀,应是气泡病引起。同时本病例中肯定气泡病是主要死亡原 因。

  3、虾体及尾部发白(又称肌肉白浊)应是气泡病的典型症状。从而想到高位虾池肌肉白浊病较为普遍,一直认为是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应是错误,推定应是气泡病引起,而细菌感染却是后期继发。高位池铺膜、换水多,水体更加不稳,气泡病更易发生也是合理的。

  4、肌肉白浊发生率很高,也能推断气泡病非常普遍。今年我们对红体病对虾病毒感染率(PCR检测)的调查也发现同样结果,很多红体虾不带病毒,是应激性红体,气泡病引起较多。可见气泡病的危害远较我们知道得多,而病毒性红体的发病率却较低。

作者: 大哥    时间: 2009-9-30 19:34
顶一下,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bbs.liyang-tech.com:16882/)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