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一例]工厂化车间养殖鳜鱼发生气泡病

[复制链接]

783

主题

79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组

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

积分
161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病例779]湖北仙桃市沙湖镇一工厂化养殖鳜鱼车间(图1),车间内用圆桶养殖鳜鱼,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使用经过曝气的地下水做水源,地下水水温约19℃,加温后注入3口储水池,再用潜水泵提水注入养殖圆桶。使用纯氧增氧。A线有2口养殖圆桶,B线有5口圆桶在运行使用养殖鳜鱼,使用相同水源。每口圆桶直径6米,水深1.6米,存塘规格约0.25kg/尾的鳜鱼约3800尾/桶。
       2025年3月14日之前,B线5口圆桶每天升温不超过0.5℃,水温保持在25℃左右。鳜鱼摄食等活动正常,未见上浮。
       3月14日,B线5口圆桶升温2.3℃。15日开始见到有少量上浮并突眼的鳜鱼。
       3月16-20日,B线突眼鱼增多,没有捞濒死鱼。
       3月21日,开始捞濒死鱼,至23日5口圆桶累计捞濒死鱼约70尾。
       3月24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48尾。
       3月25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30尾。
       3月26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30多尾,池水升温2℃。把濒死的鳜鱼捞出放在水桶中,活力好,不翻肚。观察病鱼一只或两只眼睛严重突出,手感突眼发硬,有的眼睛出血,体表没有其它明显异常(图2)。剪破眼睛,见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气泡(图3)。解剖见鳔严重胀气,其它器官也没有明显异常(图4)。发病后多次对病鱼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种常见感染鳜鱼的病毒都呈阴性;挑取病鱼肝脏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没有优势菌株生长;取鳃、眼、脑、内脏等组织做水浸片镜检,没有大量寄生虫寄生。上午用简易测试盒测其中3口发病圆桶水质指标,pH值8.0,氨氮0~0.4mg/L,亚硝酸盐0~0.05mg/L,溶氧仪测溶解氧8mg/L。检查智能检测设备上近期几天的溶解氧曲线平稳,呈水平“一条线”,没有波动。
       3月27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40尾。根据病鱼症状和管理记录,初步怀疑是气泡病引起的突眼发病。开始逐一排查供水、加热、供氧等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水中气体过饱和的原因,结果发现提水进养殖圆桶的潜水泵水位计设定过低,储水池水位低时有空气裹入水泵,再进入养殖圆桶;同时一次提高水温过高,也可能是发生气泡病的原因。下午及时把提水潜水泵水位计调高,确保泵沉水50~80公分,不让空气吸入;暂时停止加温。
       3月28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6尾。早晨测水温20.9℃。
       3月29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13尾。
       3月30日,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21尾。
       3月31日-4月2日,每天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 10~20尾,期间吃料正常,内服抗菌药2天,外用防止水霉病药物1次。
       4月2日,检查多数突眼鱼眼睛溃烂,手感发软,有的眼睛已经脱落;有的突眼鱼眼睛恢复原位,不再明显突出,但遗留下眼睛出血症状;有的病鱼继发感染水霉菌。未见近期新发生的突眼鱼。
       4月3-10日,每天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约30~70尾。吃料正常,期间内服氟苯尼考+中药3天,外用聚维酮碘消毒3次,都没有明显治疗效果。
       4月10-15日,每天5口圆桶捞突眼濒死鱼约100尾。暂停加温后一直没有恢复加温,一直每天正常换水。
       4月16日,死鱼无法有效控制,计划把5口圆桶鱼全部卖掉。
A线2口养殖圆桶用水量少,储水池水位高,没出现提水泵吸入空气情况;由于其它原因也一直没有加温。这2口圆桶养殖的鳜鱼一直没有发生气泡病突眼。

       分析:1.进水管道等带入空气和快速加温,或者二者共同作用是工厂化车间养殖发生气泡病的主要原因。本案例提水泵设置自动关闭的水位过低,用水量大时,自动关闭前可能吸入空气,造成养殖水体空气过饱和,再加上快速加温的共同作用,鳜鱼发生气泡病。消除致病因素以后新发病鱼数量减少,但已经突眼发病鱼难以恢复。
       2.本案例发病鱼以眼睛突出、鳔异常臌胀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是鱼类慢性或低气体过饱和后发生的气泡病症状,未见突然大量死亡和鳍内血管大量充塞气泡的急性气泡病症状。(利洋公司 技术部 唐绍林 利洋水产药店 沙湖店 王权 提供 2025.04.2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309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499
2#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工厂化养殖鱼类出现单纯突眼症状,做临床诊断是应该考虑是否是气泡病,并不是说见到突眼就是气泡病,有些养殖模式出现突眼+胀鳔,怀疑是气泡病。先假设是气泡病,再找找是否有气泡病的证据,这也是临床诊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309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499
3#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工厂化养殖鱼类气泡病的原因也就是发生机理往往与室外土池塘不一样,前者主要是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夹带空气现象,偶尔出现透光水泥池底栖藻类遇到突然晴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造成气泡病(每周一例里面有一篇福建漳州养殖海马的病例);后者主要是光合作用产氧过多和升温共同作用,产生气泡病。多数技术服务人员连室外土池塘气泡病诊断都是问题,工厂化养殖气泡病诊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了解发病机理,发生了也不知道。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309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499
4#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例当时的诊断,起初仅凭突眼症状和病毒 细菌检测,怀疑是气泡病,就问老板“有没有水泵吸进空气带入养殖圆桶水体和快速加温的情况?”,老板马上说“这两种情况都有”。再现场剪开突眼鱼的眼睛,发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气泡,马上确诊 就是气泡病。有工厂化养殖服务的药店,重点看看分析部分,了解工厂化气泡病常见的发生设备运行问题,以便再遇到此类问题,知道从那入手。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6309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499
5#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从这个案例后期处理效果看,空气引起的气泡病,含有大量氮气,处理非常困难。不像氧气机体可以吸收。这个案例也给我们处理以后气泡病借鉴,可能的预后。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4-24 19:05 , Processed in 0.14532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