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鲍鱼防治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05

帖子

8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6 16: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病害预防措施

九孔鲍多采用高密度集约式工厂化流水养殖,对病鲍进行药物治疗存在着成本高、操作难的缺陷。因此,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及时将病鲍隔离等办法,以提高鲍的体质,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应采取的病害预防措施如下:

1、防止水体污染

养殖九孔鲍,在每年春夏(4~5月)与夏秋(8~9月)之交,要经常保持养殖池水体的新鲜,最好每隔一天全面更换池水一次,平均24小时更换水体3~5倍。

2、注意饵料卫生   

新购进的饵料,一定要新鲜,进行彻底清洗,方可进行投喂,并要注意藻类饵料不浸入淡水或被雨水淋湿。每次喂藻时,要将前一次的残饵清除干净,以免腐烂变质引发鲍病。要采取少投、勤喂的办法,并保持每隔3天投喂新鲜藻饵一次。

3、杜绝交叉感染   

如果发现疾病,一切饲养用具都应彻底消毒,一般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或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清洗用具。工作人员,也应用上述液清洗手足。要经常保持养殖场场地的清洁卫生。

4、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加强饲养管理,养殖池内要供给充足的水、气,拉好遮阳网,降低温差,为鲍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5、加强管理   

在发病季节,无论是育苗阶段,还是养成阶段,都应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视,经常观察,一旦发现异样,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施药预防和治疗,控制病情的蔓延和传播。

   二、常见病害防治:病害原因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下面介绍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1.孤菌病:病原:红鲍在幼小时容易发生孤菌病,分离出的孤菌其生化特性接近于溶藻酸孤菌。

    病状:鲍足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重病机械刺激无反应。血液中有活动细菌,身体退色,触手软弱无力,内脏团萎缩,足缩回,鲍鱼从变态到1厘米发生持久性死亡,有时出现死亡高峰。易发期:一般高温条件下或充氧过多易发病。

    预防: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投喂的饲料中均添加0.2%的渔必得或海珍宝,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

    治疗:用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2.气泡病:病状:患气泡病的鲍是在皮组织之下形成许多气泡。严重的使鲍鱼上浮水面。

    病因:鲍鱼集约化养殖中,由于投喂各种海藻,在强烈光照下,并且水流不畅时,海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溶于水中,有时使水的溶氧达到150~200%的饱和度,可使幼鲍发生气泡病。此病是鲍鱼养殖常见病,并且易继发性感染溶藻孤菌,造成更严重后果。

    防治:①投喂大量海藻时应避免强光照射,并加大养鲍水槽中的流水量,也可利用含氧量在饱和度以下的水作养殖用水,可预防气泡病。②还可通过降低养殖水温,使病鲍逐渐恢复。③用2ppm的海珍宝浸泡鲍鱼幼苗,饵料中添加工0.2%海珍宝或渔必得有效预防此病。

    3. 溃疡病:由溶藻弧菌感染引起,水中病原菌通过鲍的上皮组织进入体内,进而侵入血窦和神经鞘周围,症状为足、外套膜水肿及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足部、触手松弛,内脏团和足部萎缩,不能翻转直至死亡,感染3~5厘米的杂色鲍。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达60%,是我国目前流行较广的疾病之一。用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研制的CP95进行静水药浴,用8ppm,浸泡2小时,或隔离病鲍用浓度4ppm药液浸泡24小时。

    预防:用2ppm的海珍宝泼洒,控制、杀灭游动病原微生物。

    4.破腹病:由弧菌引起。病鲍分泌黏液增多,外套膜与鲍壳连接处变为褐色并易分离严重时外套膜多在内脏角状体处破裂,内脏裸露,上、下足肌肉变软腐烂致死。

    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两片复方新诺明,首次加倍,另外,日常养殖中用2ppm渔必得能够有效预防此病发生。在下午5时施药,池内停止流水4~6小时,但应充气,连续5天。

    鲍鱼病害还有很多,许多病害的防治尚在探索,因此,养鲍关键在于预防。
文章来源:三才农业科技1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相关帖子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Rank: 2

积分
14
2#
发表于 2013-5-5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11 20:47 , Processed in 0.33105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