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洋动态】从膝口藻的危害谈什么是养鱼“好水”

[复制链接]

594

主题

978

帖子

2642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6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2 19:3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膝口藻的危害谈什么是养鱼“好水”

唐绍林等

       膝口藻是黄藻门的鞭毛藻类,在七十年代池塘养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为主,膝口藻水华是最受欢迎的肥水,是“肥、活、嫩、爽”的好水水质中最具代表性的藻类,近年来在投喂配合饲料养鱼池塘膝口藻的危害日益凸显,那么“肥、活、嫩、爽”还是不是池塘养鱼“好水”的标志,什么样的水质才是配合饲料养鱼池塘的“好水”?本文观点供大家参考。
        1、膝口藻水华曾经是最受欢迎的肥水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李永函等老一辈水生生物学专家对广东佛山地区九江公社、江苏无锡河埒口公社和辽宁金州鱼种场等地高产池塘的浮游生物进行研究,当时池塘养殖以滤食性鱼类如花白鲢为主,除投给少量人工饲料以外,主要是施入大量有机肥料,也就是习惯上称的“肥水养鱼”,结果发现渔民眼中的好水“肥、活、嫩、爽”都是以鞭毛藻为主的水质,如膝口藻、裸甲藻、隐藻、光甲藻等,特别是膝口藻水华是他们最欢迎的肥水,这种藻大小适口,种群数量比较稳定,镜检鲢、鳙消化道表明消化情形极好,是最优的天然饵料之一。
       渔农认为养鱼好水的标志是水质“肥、活、嫩、爽” ,特别强调“活”,认为什么水色无关紧要,只要“活”就是好水,据观测典型的活水就是膝口藻水华。以优势种膝口藻为代表的大多数鞭毛藻类,有明显的趋光垂直移动特性,所以水色也有周期性的日变化,“早红晚绿”或“早青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 其含意是水色早晨较淡,日出后到午后越来越浓。除了“活”,“肥、嫩、爽”是指藻类生物量大,藻类处于旺盛生长期不老化,水色清爽。对高产塘水质“肥、活、嫩、爽”的观测和总结,对当时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膝口藻

        2、膝口藻在高产精养池塘的危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投喂配合饲料高密度精养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低产量的“肥水养鱼”模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高密度精养主要养殖南北方大众喜欢的草鱼、鲤鱼、鲫鱼、黄颡鱼、加州鲈等品种,养殖密度和产量也稳步提高。高产精养模式大量投喂配合饲料,产生大量粪便,造成养鱼水质严重有机污染,近年来从北方的辽宁到南方的广东在养殖中后期池塘都会出现大量的膝口藻水华,华中地区尤甚。在低温期也出现隐藻、裸藻为主的鞭毛藻水华(俗称“黑水”)。渔民十分讨厌这种膝口藻水华,因为出现这种水华以后晚上极易缺氧,次日吃料很差,膝口藻一旦大量死亡,很容易引起缺氧、泛塘。
       膝口藻、隐藻、裸藻等这些鞭毛藻类营兼性营养,喜有机质丰富的水质环境,精养模式鱼产生大量粪便和施肥养鱼模式大量施有机肥的情况下使其在种间竞争上较其他藻类处于优势,为其暴发形成水华创造了条件,也是高投喂池塘水体长期富营养化的必然产物。
       膝口藻水华生物量大、种类单一,一般水体透明度低于20cm,水色浓绿或发黑、发红、发暗,池塘下风口水浓绿、有“幔子”,早上或阴雨天水色往往偏红黑色,俗称“酱油水”,夜晚耗氧能力强,易缺氧。若营养充足,藻类老化死亡速度放缓,缺乏营养易迅速死亡。每年在白露前后降温后开始老化大量死亡,水质管理难度非常大,经常造成倒藻、泛塘。同样低温期以隐藻、裸藻为主的“黑水”在阴雨天气容易缺氧,忽然晴天易发生气泡病,也是精养池塘不愿见到的“劣水”,很显然鞭毛藻类以“肥、活、嫩、爽”为特点,“早红晚绿”、“半塘红半塘绿”这种变化多端的水质不再是精养高产池塘好水的标志。

膝口藻老化死亡,水红,池鱼浮头

       3、什么是高产精养池塘的“好水”
       同样是膝口藻水华,在肥水养鱼模式是求之不得的好水,而在高产精养模式却是令人生厌的“劣水”,原因在于两种模式下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膝口藻水华能满足前者提供优质天然饵料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后者“稳定吃料”的目的,膝口藻的不稳定性(“活”),严重影响主养鱼类稳定吃料。
那么什么是高产精养池塘需要的“好水”呢?简单地说能“稳定吃料”的水质就是“好水”!什么样的水质能使鱼“稳定吃料”呢?
       3.1  稳定的水质
       水质稳定鱼吃料就稳定。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稳定,水质就稳定,鱼吃料就好,水质稳定是高产精养池塘所要求的“好水”最重要的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轻微的变化对鱼无明显影响或影响不大,剧烈变化如藻类、浮游动物或菌类大量死亡(“水变”),鱼就会不摄食,处理不及时还会引起鱼类发病死亡。保持池塘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异常天气和生产管理操作对水中菌、藻等微生物和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为水体中的“菌、藻、虫”提供营养和其它生存条件,使其保持生态平衡和旺盛的生命力,是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目标。
       3.2  “净水”能力强的水质
       高产精养模式池鱼代谢产物的积累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氮的积累,表现为随着投喂量增加,水体中氮的积累越来越严重,当亚硝酸盐升高到一定数值后鱼类吃料减少,再进一步升高后停止吃料。亚硝酸盐出现和升高的时间除了与池塘增氧能力有关外,重要的是与水体中藻类、菌类对氮的“利用”能力(“净水”能力)有关。我们习惯上说“低产养藻,高产养菌”,多高的产量需要对应多高的净水能力,也就是对应相当的菌、藻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养殖品种对水质的需要也有差别,如同样产量鲫鱼池塘要求比草鱼和鲤鱼水质更浓(生物量更高)才能吃料活跃。
       3.3  底质好是“好水”的基础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底,就有什么样的水。底泥首先是水中微生物的营养库,底泥的“质量”对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多数养殖模式都要求底质氧化性较强,防止降温后“返底”而引起的水体严重缺氧。不良底质最直观的表现是底部还原性强,底部有机质发酵,出现“底热”现象,打开增氧机后热气扑面而来,或者用竹竿**底泥,拿出后手摸有发热情况,底部发酵会伴随着严重的底部缺氧。每当季节转换,早晚温差大,都能看到增氧机打起的水明显发浑和池塘边缘水浑,鱼吃料明显减少甚至不吃料,氧化剂处理底质后吃料转好。返底后也经常出现纤毛虫等寄生虫病暴发,也是底部过多有机质进入水体或返底促进虫卵发育的结果,经常改底可以避免或减少返底后寄生虫病的暴发。选择适宜养鱼的土质修建池塘(砂底很容易底臭),放鱼前清塘和养殖中后期根据投喂情况适时氧化剂改底,都可避免不良底质对养殖的影响。
       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养殖阶段对水质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水质稳定、净化能力强和好的底质是精养高产养鱼总体上“好水”的标志,也是水质调节的主要目标。
       本文作者:唐绍林、雷亮、周义国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53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31
2#
发表于 2021-3-23 08:46:08 | 只看该作者
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水是“好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1665

帖子

4844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844
3#
发表于 2021-3-25 08:52:10 | 只看该作者
从养花白鲢到高密度精养,好水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一点是稳定,稳定的水体,一定是好水的标准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9

主题

2472

帖子

5415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415
4#
发表于 2021-3-28 11:39:56 | 只看该作者
水肥,底好,稳定
看书就想睡觉,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3 01:55 , Processed in 0.1240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