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蟹专题】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复制链接]

465

主题

2125

帖子

419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1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5 14: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肖艳翼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因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喜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尤其是河蟹颤抖病很常见、危害也很严重,此病又称“抖抖病”、“环爪病”、“抓脚病”等,因发病时病蟹步足呈间歇性痉挛状抖动而得名。1994年首次在江苏暴发河蟹颤抖病,之后很快蔓延至河蟹各个养殖区,近年每年在局部地区都有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图1  病蟹附肢呈环爪症状

图2  病蟹黑鳃,肝脏、肌肉无明显症状


一、流行特点
       河蟹颤抖病的流行时间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8-9月为高峰期。发病水温25-39℃,流行水温25-35℃,10月以后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少见。全国河蟹养殖区均有发生,发病率30%-70%,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近100%,损失惨重。一般个体重3g的蟹种至300g以上的成蟹均可患病,该病主要危害2龄幼蟹和成蟹,50克以上的二龄蟹发病率最高,当年一龄蟹发病率较低。发生过颤抖病的河蟹池塘,次年发病率仍然较高。

二、发病原因
1、病原
       许多研究学者相继对颤抖病进行病原探究,研究初期,大家对病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病毒引起,有的认为是假单胞菌致病菌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环境中的毒害物质损害河蟹肝胰腺等重要器官而导致发病。经过长期摸索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王文教授的研究团队最终发现引起河蟹颤抖病的真正病原是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目前螺原体是河蟹颤抖病的病原这一观点得到业界绝大多数专家的认可。
       螺原体是柔膜体纲、虫原体目、螺原体科、螺原体属生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菌。近年来在河蟹、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海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等水生甲壳动物中都发现了螺原体病原,且都属于同一种类,这也说明该种螺原体病原可以在不同水生甲壳动物物种间进行交叉感染及传播,侵染性强。

2、诱发因素
       (1)池塘底层溶解氧长期较低,尤其是高温天气,底层溶解氧都在1-2mg/L左右,此时颤抖病发病严重。
       (2)水草大量腐烂,河蟹严重缺氧浮头、爬边以后就会大量发病。
       (3)平时喜欢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处理问题的池塘,如杀虫、杀蓝藻(或青苔)之后,发病率较高。
       (4)投喂量多的池塘也容易发病。
       (5)养殖前期清塘不彻底或没办法清塘的地区,发病率也普遍较高。

三、防控方法
1、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经研究,发生过颤抖病的池塘及淤泥中有螺原体的存在,河蟹收获后,清除底部过多淤泥,翻耕底泥,曝晒池塘。投放蟹苗前,可用螺原体高度敏感的溴氰菊酯、漂白粉进行清塘,杀灭池塘残留的可能携带螺原体病原的小龙虾及扣蟹。投苗前水体应解毒,投放扣蟹苗试水,放苗后泼洒抗应激的产品提高扣蟹的活力。
       (2)选择优质蟹苗。苗种下塘前可选择用高锰酸钾杀灭河蟹体表寄生虫、螺原体等病原,消毒时依据河蟹自身情况,灵活把握时间长短,丢弃病蟹及损伤蟹。
       (3)加强增氧。缺氧以及长期低氧是颤抖病的发病诱因,应加强增氧,尤其是7、8月高温期增氧机多开,河蟹长期处于低溶氧环境,吃食差,体质也会差,感染几率和死亡量都会增加。
       (4)注重水质调节,保持水草活力,加强改底,保持底部清爽。河蟹属于底栖动物,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不利于病原传播,即使河蟹患病,死亡量也相对较小。
       (5)重视5-7月份的消毒防病工作。5-7月份是河蟹颤抖病的初发期,此时防感染效果最佳,可使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永乐碘”或微生物制剂“优肽”防病。
       (6)减少杀虫、杀蓝藻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药物刺激、水草(青苔)腐烂、倒藻等引起水环境恶化,都能诱发河蟹颤抖病。
       (7)加强营养保健。内服保健套餐“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提高河蟹免疫力,尤其是6、7月份的内服更为重要,河蟹体质的好坏决定了其抗病能力的强弱。
       (8)少量多次投喂。这既能提高河蟹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也可避免饵料长时间吃不完,出现浪费、污染、霉变等问题,河蟹摄食而中毒。
       (9)减小放养密度。适当的养殖密度既可以降低养殖环境的压力,又可以减小疾病传播的几率。
       (10)养殖轮作。连续3年以上的养殖蟹塘,一到养殖后期出现颤抖病并且有大量伤亡的池塘,建议次年更换主养品种,隔年再主养河蟹,发病情况会有好转。

2、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河蟹颤抖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预防上,治疗中的前几日,以杀灭感染蟹,阻隔病蟹感染健康蟹为主,内服保健,改善环境,在低温期可以降低死亡量,但是高温期发病很难控制。有研究学者探索了水产常用的杀菌驱虫药、抗微生物药及部分中草药对螺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发现螺原体对氟苯尼考和土霉素最为敏感,氟苯尼考与土霉素的安全使用量分别为111mg/kg体重,36.37mg/kg体重。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1665

帖子

484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841
2#
发表于 2019-12-5 17:02:18 | 只看该作者
高温期疾病暴发严重,还难以处理对虾白便也是高温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9

主题

2472

帖子

5415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415
3#
发表于 2019-12-6 17:18:55 | 只看该作者
螺原体寄生于虾上,会不会有“抖抖”症状?
看书就想睡觉,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076

帖子

515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151
4#
发表于 2019-12-8 08:19:24 | 只看该作者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19-12-6 17:18
螺原体寄生于虾上,会不会有“抖抖”症状?

河蟹塘套养的“日本沼虾能”检测出“螺原体”,但是没有发现明显症状。
坚持下去,往往有你意想不到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076

帖子

515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151
5#
发表于 2019-12-8 08:23:5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发病水温和流行水温写的偏高,一般是高温过后爆发抖抖病,并且发病的河蟹一般也没有黑鳃症状,高温期发病的很少见。
坚持下去,往往有你意想不到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512

积分

QQ游客

积分
512
6#
发表于 2019-12-9 08:51:10 | 只看该作者
查到的文献,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河蟹颤抖病综合预防与控制关键技术_吴霆_看图王.pdf

76.94 KB, 下载次数: 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主题

978

帖子

2642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642
7#
发表于 2019-12-10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河蟹颤抖病的预防及治疗

河蟹颤抖病的预防及治疗_张喜红.pdf

721.04 KB, 下载次数: 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32

帖子

2295

积分

银牌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95
8#
发表于 2019-12-20 17:35:51 | 只看该作者
治疗难度大,平时注重增强体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主题

2125

帖子

419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191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22:40:05 | 只看该作者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19-12-6 17:18
螺原体寄生于虾上,会不会有“抖抖”症状?

虾上暂时没发现这个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主题

2125

帖子

419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19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22:43:09 | 只看该作者
剑者神也 发表于 2019-12-8 08:23
感觉发病水温和流行水温写的偏高,一般是高温过后爆发抖抖病,并且发病的河蟹一般也没有黑鳃症状,高温期发 ...

并不是每只发病蟹都会有黑鳃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1 14:38 , Processed in 0.14254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