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一例]海鲈鱼苗“黑身”,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

[复制链接]

743

主题

75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组

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

积分
159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4 18:05: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例400]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一海鲈养殖池塘,面积6亩,水深1.5 m,配备增氧机2台(1.5 kW/台)(图1)。2017年2月16日投放海鲈鱼苗2万尾/亩,投喂浮水颗粒料,每天2次,目前规格达到4~6 cm/尾。
       2月17日至2月22日,天气连续晴天,水温逐步升高。放苗第二天(2月17日),发现有海鲈鱼苗“黑身”、游水、打转,死亡量为100尾/天。
       2月22日,鱼苗死亡数量达到300尾/天。
       2月23日到现场采样,海鲈鱼苗死亡量为300尾/天,测定水温23℃,pH值8.0,亚硝酸盐浓度为0.01mg/L,溶解氧为9.33mg/L,与前几天相比基本保持不变。捞起的鱼苗可见“黑身”(图2),个别鱼在水中有游水打转的现象。解剖未发现脏器有明显病变。用接种环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病鱼的肝脏和肾脏接种脑心浸液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在实验室28℃条件下培养,次日,培养皿中出现少量几个菌落(图3)。同时取病鱼全部组织脏器,置于加有双抗的病毒维持液中,于冰盒中保温带回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和阳性病料保存,经RT-PCR鉴定,核酸电泳结果显示于400~500 bp的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出现(图4),说明病鱼脑组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呈阳性。另外将3尾发病鱼苗整条置于波恩氏液中固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发现病鱼脑、眼组织可见空泡化,脑组织多处坏死(图5、图6)。
       分析:1、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是严重危害多种海水鱼和部分淡水鱼的一种病毒病,尤其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是鱼苗培育期间的重要疾病,是我国目前石斑鱼“标粗”阶段重要的疾病,池塘养殖海鲈放苗后也经常见到鱼苗“黑身”上浮死亡现象。
       2、本病例发病鱼苗经RT-PCR方法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理切片观察中枢神经和视网膜组织出现空泡坏死病变,发病鱼也具有“黑身”、游水、打转等感染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典型症状 ,初步诊断本病例海鲈鱼苗“黑身”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利洋公司研究所一室 张东霞 戚瑞荣 王娟 张文文提供 2017.03.0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2#
发表于 2017-3-5 20:51:19 | 只看该作者
1.海鲈放苗后“黑身”是一个常见现象,一直没有明确病因,这个病例的检测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平时初步诊断,就是神经坏死病毒。2.和石斑鱼标粗的黑身、金鲳放苗后的黑身都是一个病。3.不是每个海鲈鱼苗塘放苗后都黑,也是有诱发因素的。如缺氧、气泡病、过饱等等。这也是防控病毒病的重要途径。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8 03:02 , Processed in 0.12225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