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淡水鱼专题】浅析生鱼池塘长期氨氮、亚硝酸盐高

[复制链接]

593

主题

977

帖子

2639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6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20 10:00: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生鱼池塘长期氨氮、亚硝酸盐高

章明凤

       广东珠三角地区池塘养殖杂交鳢(俗称生鱼),由于塘租、饲料等费用攀升,为降低养殖成本,池塘放养密度逐年上升,一般水深1.6-2米的池塘,每亩放苗密度可达1-1.3万尾。养殖中后期(养殖4-5个月)随着投喂量加大,氨氮、亚硝酸盐居高不下,导致养殖鱼类中毒或缺氧,吃料差甚至出现死亡,是当前高密度养殖生鱼池塘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的问题。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轻其危害,是目前应对该问题的主要“手段”,详见如下分析:

检测池塘水质指标

池塘亚硝酸盐高造成生鱼黑鳃

       一、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的来源
       水产养殖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投饵、施肥过程中氮的输入,一部分被同化为蛋白质,另一部分被异化为氨氮释放到环境中,部分氨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些池塘底泥厚、清淤不彻底或引进的水源氨氮、亚硝酸盐含量高也会直接造成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二、池塘氨氮、亚硝酸盐高的危害
       生鱼对氨氮、亚硝酸盐的耐受值比较高,一般氨氮、亚硝酸盐不高于3mg/L或维持稳定不出现急剧变化(如一天内波动值不超过1mg/L),对生鱼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引起生鱼死亡。养殖中后期,生鱼池塘水体一般偏酸性(pH值6.0~6.5),较少出现氨氮中毒情况,亚硝酸盐中毒则较为常见,池塘水质变化多为天气变化等引起水变返底后氨氮突然急速降低至检测不出,而亚硝酸盐急速升高,接着亚硝酸盐会降至低点,之后氨氮、亚硝酸盐又慢慢升高,4-5天后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并稳定于一定水平。氨氮、亚硝酸盐的变化越剧烈对鱼体的影响越明显,主要表现为:
       1、养殖动物缺氧
       亚硝酸盐被鱼体吸收后,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出现浮头、靠边等缺氧症状,严重的鱼鳃丝颜色变深呈红褐色,即使加大增氧也无济于事,随即因体质变弱引发一系列其它问题。
       2、养殖动物中毒
       氨氮、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病鱼靠边、“定身”,体表正常,鳃丝发黑、肿鳃、烂鳃,严重时大量死鱼。中毒死鱼一般持续5天,死亡量少则几十斤,多则上万斤。通常中毒第一天出现靠边、“定身”等症状,第五天“定身”鱼数量达到高峰,同时开始出现死鱼,第七天到达死亡高峰,之后死亡量下降直至恢复正常,发病周期约为10天。
       3、养殖动物吃料差
       该情况多发生于天气变化前后两天,尤其是下雨天气,或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后。多数表现为吃料逐渐减少或者突然吃料很差甚至不吃料。
       4、养殖动物体质弱
       池塘氨氮、亚硝酸盐长期稳定偏高,虽不至引起大量死鱼,但会导致鱼体免疫机能受损,体质下降,有些鱼会出现脱黏症状,易继发感染其它病害,“刮鱼”时容易出现“白身”、“烧尾”、“硬骨”等问题。
       三、池塘氨氮、亚硝酸盐高的主要原因
       1、投喂高蛋白饲料或投喂量大

       投喂高蛋白饲料或投喂量过大,未能被养殖动物完全吸收利用,大量的氮以残饵、粪便的形式输入池塘。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塘底累积大量的有机物,耗氧增加,阻碍氮的转化,氨氮、亚硝酸盐居高不下。
       2、池塘清淤不彻底、水源差
       池塘底泥厚,干塘后未及时、彻底清淤,塘底有机质发酵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使用污染严重的地下水或河道水源,也会直接造成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高。
       3、水变返底
       天气突变,如低压降雨天气,或是加水、反复划船等操作,均会引起池塘发生水变返底,氮循环受阻,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4、水体“倒藻”  
       养殖过程中频繁消毒、杀虫,或池塘碳氮比例失衡,阻碍藻类和有益菌生长,甚至出现“倒藻”,有机质增多,藻类固氮能力受限,氨氮、亚硝酸盐高。
       5、日常调水改底管理不足
       养殖过程中较少调水改底,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塘底积累大量有机物,池塘一旦出现水变返底,氨氮、亚硝酸盐急剧上升。
       四、氨氮、亚硝酸盐防控措施
       部分养殖池塘客户习惯使用速降亚硝酸盐药物,不仅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容易反复,还会导致水体因剧烈变化诱发其它问题。建议采取生态防控及处理办法:
       1、提前预防
       ⑴控制池塘氮输入
       养殖过程中适当控制投喂量,少量多餐投喂,高温期一般每天投喂2餐,鱼摄食减慢后即可停止投喂,减少残饵粪便的积累。
       ⑵水源处理
       高密度养殖池塘实时检测水质指标,有换水条件的池塘可经常排换新水,引进池塘的水最好是经蓄水池过滤处理过的水,引进前检测水质指标,保证水源良好。
       ⑶多增氧
       勤开增氧机增氧,有效分解池塘底层有机质,及促进池塘氮循环,加快氮的转化。
       ⑷生态改底调水,减轻池塘污染
       养殖中后期加大改底调水力度,常使用“底加氧”、“福地安”等改善底部环境,加速有机质分解,预防水变返底后氨氮、亚硝酸盐急剧升高。同时定期使用解毒产品如“碧水安”、“速解安”等解除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
       ⑸维持水体稳定
       定期补碳补菌(如“活力碳”、“利菌多”等),促进藻类繁殖及加快氮循环,稳定水体减少“倒藻”水变,避免氨氮、亚硝酸盐急剧变化。
       ⑹促进脱氮作用
       将池塘中间位置挖深或保持较深的水位,使部分有机物沉降到底部“脱离”氮循环,或形成低氧环境进行反硝化反应,促进脱氮作用,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积累。
       2、及时处理
       养殖中后期,生鱼池塘水体偏酸性,较少出现氨氮中毒情况,一般为亚硝酸盐中毒引起死鱼。通常常见以下两种情况:
       ⑴氨氮不高、亚硝酸盐高
       鱼塘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及时开启增氧机,同时大剂量使用“利洋三宝”进行处理:“速解安”(≥1包/亩)、“底加氧”(≥1kg/亩)解毒,泼洒“激活”抗应激、增强体质,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必要时在两三个小时后再泼洒一次。有条件的鱼塘,可及时把中毒较轻,浮在水面的鱼捞到水质较好的鱼塘暂养,同时在暂养池泼洒解毒、抗应激药物,加大增氧力度。
       另外,氨氮不高、亚硝酸盐高的池塘,可适当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一般10斤/亩,连用2-3天)提高水体pH值,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但需注意避免用量过大引起倒藻、杀菌等问题。
       ⑵氨氮高、亚硝酸盐高
       氨氮、亚硝酸盐均比较高的池塘,及时开启增氧机,先“利洋三宝”进行处理,之后配合大量换水,水源好、换水方便的池塘可大量换水至检测水质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进水时切忌进水管道直冲底泥,避免返底氨氮、亚硝酸盐进一步升高。
       当养殖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已经偏高,应尽量避免一切引起水变的因素和加大鱼体应激的操作,如大量使用速降药物及耗氧性微生物制剂等。优先考虑解毒或换水,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之后通过加大增氧、改底、补菌补碳等方式,促进氮循环转化,从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1844

帖子

565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651
2#
发表于 2020-12-14 19:34:47 | 只看该作者
生鱼虽然耐氨氮、亚硝酸能力较强,但是长期处于高氨氮、亚硝酸盐的环境中,也会影响吃料,影响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2622

帖子

5664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5664
3#
发表于 2020-12-14 21:27:15 | 只看该作者
长期偏高,对鱼的肝脏损伤大
看书就想睡觉,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4-5 05:19 , Processed in 0.19582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