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1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讨:如何预防河蟹第一、二次蜕壳时发生蜕壳不遂的现象?

[复制链接]

41

主题

92

帖子

39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6 18: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就要到河蟹第一次蜕壳的时间了,想起10年高淳地区河蟹第一、二次蜕壳时出现的大量顶壳、掉脚、瞎眼的现象就让我们这些做技术的人羞愧难当;高淳地区的池塘结构为回形,早期蜕壳不遂大量出现和早期暂养时密度过大有没有联系?经过一年的摸索学习,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新的认识?希望各地搞河蟹的兄弟积极探讨一下,(尤其是与高淳养殖模式不太一样的苏北、湖北等地区)认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多多赐教的,先行拜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356

帖子

4423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423
QQ
2#
发表于 2011-2-27 12:07:0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建议:1,早投喂开口料,来增强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2,前期一定要肥水提高水体稳定性。3脱壳前一星期外泼活力钙+激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2

帖子

39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33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2:18:21 | 只看该作者
你感觉蜕壳不遂发生的多少和是不是回形池塘有没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356

帖子

4423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4423
QQ
4#
发表于 2011-2-28 11:26: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脱壳不遂多少是否跟回字型有关不太清楚,最好跟踪一下,但可以肯定与河蟹密度大小无关.与池塘水环境及蟹苗本身质量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340

帖子

5791

积分

版主

Rank: 64Rank: 64Rank: 64Rank: 64

积分
5791
5#
发表于 2011-3-2 23:24:4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主要因素还是早期脱壳时营养积累的不够。由于早期水温低河蟹吃料很少,很多人投喂很少或者根本不投喂,营养根本不能满足河蟹正常的脱壳需要,导致脱壳不遂或脱壳后软壳。暂养池塘或者密度大的池塘更需要较多的营养。因此想办法加强营养很关键。一方面早期要提早投喂,一般选择放苗后三天开始即开始投喂,投喂次数根据水温而定。水温高(一般超过15度)河蟹即开始摄食,水温越高投喂次数随之增加,选择适口性的鱼块或开口料。另一方面水中需要添加营养来满足在水温低或饵料中营养不足,以营养全面的“营养快线”+“活力钙“为主。可以在脱壳前多量多次的添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6

帖子

1854

积分

铜牌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854
6#
发表于 2011-3-3 22:49:20 | 只看该作者
先天体质不好,营养积累不足引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2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283
7#
发表于 2011-3-6 15:25:0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因素在于苗种质量问题,以及放苗后水体不稳定。
水体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肥水养蟹模式的推广导致养殖户盲目大量施用一些农家肥及一些有机肥,此时由于水位较低,温度低,藻类很难繁殖,带来池塘水体不稳定。早期水体较浑的池塘,水质相对稳定,蜕壳成活率反而相对较高。同时池塘老化也会造成前期水体不稳定,所以正确的清塘方法保障河蟹早期蜕壳成活率也是很关键的。因此我们总结,现有浅水位放苗方法,早期要慎重肥水,避免造成水体不稳定。另外,高淳地区回字形池塘的养殖方法带来早期沟中密度过高也是原因之一。至于营养方面,完全赞同五楼观点。
综上所诉,要想根本解决前两次蜕壳成活率低的现象,只有推广深水位放苗,保障前期水体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340

帖子

5791

积分

版主

Rank: 64Rank: 64Rank: 64Rank: 64

积分
5791
8#
发表于 2011-3-25 09:53:31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地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影响脱壳的因素中哪个占主要因素。有些地区可能苗种质量很关键,有些投放本地苗种的地区营养问题多不多?还有就是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比如去年3-4月份经常雨水天气)肯定会影响脱壳。各个地区斗说说在同样的天气下哪些塘脱壳成功率高?新塘、老塘都比较一下。还有就是那些早期施肥多,污染大的塘成活率确实低吗都来交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9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69
9#
发表于 2011-3-29 09:53:46 | 只看该作者
蜕壳不遂肯定与营养有关。我这边有两个塘,调水药用的多(滥用),营养药用的多,伤亡也多.由此可以看出水质变化大也会引起蜕壳不遂。可能是水质变化大引发的河蟹不摄食或体质变差或病变而导致河蟹营养积累不够伤亡(蜕壳不遂)。苗种这一块也非常重要,但应该不是最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3

帖子

2441

积分

银牌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441
10#
发表于 2011-4-2 11:57:03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认为脱壳不遂与池塘的结构关系不大,因为本地采取的是“3+5"模式,前两次脱壳都是在小塘里暂养,小塘不是"回"形池塘,可是最近脱壳也有大批死亡,脱壳不遂,掉脚,顶壳,甚至一些外观没有任何问题的河蟹也会大批死亡。本地的蟹苗都是从江苏、崇明岛进过来的,由于本地的养殖习惯问题,苗种过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喂料,另外加上苗种质量的问题和最近天气不稳定,在第一次脱壳时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总的来概括原因:苗种质量+营养积累+大环境整体决定河蟹脱壳成活率。选择优良苗种至关重要,大小均匀,活力充沛,提前投喂,另外至少在脱壳一个月前内服“LY-生命素”+“营养快线”+“利多精”,在脱壳期连续外泼“碧水安”+“激活”+“活力钙”,并且适当加深水位,适当肥水,这样有利于保持水环境稳定,尤其是在脱壳期,防止天气变化造成水体的不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2

帖子

39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3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08:14:13 | 只看该作者
高淳地区2011年河蟹第一次蜕壳已经接近尾声,由于“天助河蟹”的原因,蜕壳情况基本良好。这几天下雨了,降了点温度,谈到第二次蜕壳的情况会如何,很期待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16 01:57 , Processed in 0.21099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