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养殖模式注定了发生哪种气泡病的几率高,小棚的养殖模式,氮气气泡病发生率应该是最高的,影响最大的 |
从来源和去路解决问题,问题就好解决了 |
控藻,控气,控虾,三控,一起上防控气泡病 |
氧气气泡病、氮气气泡病和温差气泡病三类气泡病,虫藻菌平衡很关键,处理气泡病时“三控”很重要 |
深水位配上菌、藻、虫平衡,减少气泡病的关键 |
小棚养虾保温措施虽然要比其他模式更加完善,但是池小水浅,稳定性仍然相对有限,温差气泡病依旧高发 |
小棚虾使用地下水源,氨氮比较高,氮气气泡病容易发生 |
读了本帖受益匪浅,对气泡病的理解又多一些。但有几处疑问,希望能解答一下:1、氮气过饱和有直接的检测数据吗?比如在某个温度下,氮气的理论溶解度是多少?而实际水体中溶解度是多少?2、剧烈的反硝化作用的不太理解?真的那么剧烈吗?3、水中有没有甲烷、硫化氢的过饱和现象,从而引起气泡病。 |
菌、藻、虫平衡及水体平衡,“三控”是防控气泡病的重要技术。 |
不同类型的气泡病,采取不同的措施,总结的很具体清晰,学习到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5-21 01:58 , Processed in 0.18235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