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还是少了点,感觉。 |
病名:孢子虫病 发病温度:10℃以上 感染对象:草鱼、鲫鱼、鳙鱼 病原:碘泡虫、粘体虫、单极虫 症状:1.碘泡虫寄生咽腔、鳃丝末端和鳃小片间。咽喉上颚部红肿,眼球突出,鳃耙外翻。刺破红肿有白色胞囊。鳃部也见白色胞囊。2. 粘体虫寄生于鱼体腹腔,腹部异常膨大。3. 粘体虫寄生1龄异育银鲫,寄生处鳞片隆起,鱼体多处隆起。 病因:1,种源传播(寄生携带);2,水体传播;3,鸥鸟传播(摄食病鱼通过粪便传播);4,人为传播(病鱼处理不当传播);5,池塘传播(在底泥休眠期长达10年)。 预防方法:1,内服孢虫易克(盐酸氯苯呱)杀死营养体;2,杀死水蚯蚓;3,杀死水中放射孢子虫 传统治疗:1.外泼“敌百虫”+环烷酸铜(有机铜,不在药典)刺激孢子释放,抗菌药物防细菌感染。2.内服孢虫易克(盐酸氯苯胍)+ 保肝药物。 后期内服 抗菌药物+“LY-生命素”。 生态防治:1.全池泼洒氧速保,连续3天,可有效清洗鳃部和体表寄生虫。2.使用福地安、底虫净改底,抑制寄生虫生长。3.内服生命素,恢复体质,提高免疫能力抗虫能力。4.参照传统用法中草药类治疗。 |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19-3-27 14:51 是一个防控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孢子虫被证明中间寄主是水蚯蚓。 |
孢子虫形成孢囊后,一般药物难见效,杀死底泥中的水蚯蚓(中间寄主)可行? |
本帖最后由 tangsl 于 2019-3-27 10:34 编辑 鲤鱼的鳃丝上的孢子虫也是春天这几天危害大,死亡一些鱼(每周一例有),过了这个时期就没了。在辽中一个村子养鲤鱼,几乎年年有,其它村就没这么多,和池塘底质可能有关系,一年得了,下一年会继续得。 |
流行特点上好像就春天这段时间严重,都形成包囊了,容易看到和诊断。过段时间可能孢子成熟要释放的时候危害最大,寄生部位的组织会自行破损释放孢子,(鲫鱼的喉部寄生孢子虫是这样的),鱼会因此细菌性败血症,或直接死亡。 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较多。请教水生所章晋勇博士,说可能是 微山尾孢子虫。 |
孢子虫病很难处理,一般都是平时注意增强鱼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或死亡。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5-26 13:06 , Processed in 0.19984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