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

[复制链接]

46

主题

340

帖子

5791

积分

版主

Rank: 64Rank: 64Rank: 64Rank: 64

积分
5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10: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7日  正文背景:

  字体:小 中 大

  •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要面对的是新中国水产业60年烟云;这也是一个很小的专题,我们仅仅挑选了其中的60位代表。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巨变有目共睹。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腾飞,水产养殖业也迎来了春天。1979年3月,广州率先开放塘鱼、冰鲜鱼市场;1985年4月,广州水产市场全面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人们日益鼓起的荷包、不断取得突破的科学技术,让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至2008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已达到4896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人均36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现在,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已占全球的70%以上,并成为最重要的水产品出口与来料加工国。
       
       时势成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成就必定由人来完成。60年的水产变革,更是由成千上万朴实的从业者,在塘头、市场、研究室辛勤耕耘出来。我们希望,循着这60位杰出水产人的故事,可以大致看到6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程。
       
       真要找出60位代表,并写出他们的故事,我们却如履薄冰,心生犹豫。尽管我们力求平衡、力求合理、力求全面……然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或挂一漏万,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也感到资料之匮乏。
       
       但是,我们还是决定试试,决定抛砖引玉:我们不是CCTV,"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也并非颁奖典礼,不立足评选,我们仅希望通过这60位杰出水产人,向建国以来为中国水产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位业者,表达我们满满的感谢。
       
       因学识、资历、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涉及庞大的捕捞产业,也没有涉及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人士,只是梳理了水产养殖产业相关的应用研究与实业界。这样的梳理,我们是第一次,疏漏不足难免,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与我们联系:fishfirst@126.com,我们会做得更好!

    姓 名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要贡献
    科研领域
    丁永良
    研制出“叶轮增氧机”等渔业机械,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池塘养殖效益

    王 武
    建立我国第一个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创建了各种水产养殖技术模式,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效益

    叶元土
    中国最具实力的实战派鱼虾营养专家,开放而低调,深受业者敬重

    朱元鼎
    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

    朱作言
    领导开创了鱼类基因工程学研究新领域

    朱树屏
    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先驱

    伍献文
    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奠基人之一

    李思发
    中国罗非鱼育种领域开拓者之一。引入“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并在此基础上选育出新品种“新吉富”

    李爱杰
    中国对虾营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李德尚
    我国大水面养殖的开拓者之一

    刘 筠
    4大家鱼人工繁殖基础理论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建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主持的三倍体湘云鲫(鲤)

    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刘建康
    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刘瑞玉
    甲壳动物学家、海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麦康森
    当代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领军人物,鲍鱼配合饲料研究奠基人

    沈俊宝
    培育出“方正银鲫”、“松浦银鲫”等众多优良鱼类品种

    陈宜瑜
    在鱼类分类及系统进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张福绥
    我国贝类增养殖研究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贝类增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

    林浩然
    在激素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林绍文
    首次成功解决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被誉为“世界罗氏沼虾之父”

    林 鼎
    国际知名鱼类营养专家,“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发起人之一

    钟 麟
    解决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难题,被誉为“家鱼人工繁殖之父”

    倪达书
    中国鱼病学创始人
    赵法箴
    开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新纪元
    骆肇尧
    在我国水产品加工及保鲜技术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费鸿年
    我国现代水产资源研究创始人之一
    夏德全
    我国罗非鱼育种领域开创者之一。引进、提纯、复壮奥利亚罗非鱼,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奥尼罗非鱼的养殖,为中国罗非鱼产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启升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徐 洵
    水产界唯一的女院士,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

    曹文宣
    开辟了我国鱼类资源小型化现象研究的新领域

    雷霁霖
    成功引进大菱鲆,并系统解决了种苗繁育、工厂化养殖模式等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中国大菱鲆养殖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萧锡延
    国际鱼类营养权威专家,水产动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需求量研究的开拓者

    廖一久
    为台湾草虾人工繁殖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廖翔华
    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

    熊大仁
    我国现代人工养殖珍珠创始人之一

    实业领域
    马家好
    潜心十余年,构建了一套新的养殖实战理论,开创了中国渔药企业连锁规模经营模式,震动行业

    车 轼
    创办中国海洋食品工业三大上市公司之一的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良菊
    海马饲料首任总经理,中国特种水产饲料市场奠基人之一

    江 山
    大陆最早成功选育并推广奥尼罗非鱼的业者之一,生产的“江山”苗近乎偏执地坚持质量第一,深受业者欢迎

    刘汉元
    创建了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引领中国淡水鱼饲料市场数十年

    李 忠
    中国对虾出口领军人物。出生草根,做事大气,做人霸气,最近开始高调打造自主品牌

    陈 丹
    洞察中国饲料业政商两界,且收放自如。深具战略眼光,行事果敢大气。创建了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之一的恒兴集团。颠覆了中国虾料业营销模式,仅用两年即后来居上,并连续八年特种水产饲料销量居全国首位

    陈远生
    开启了中国罗非鱼种苗业的品牌时代

    吴厚刚
    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水产品高端品牌“獐子岛”

    张邦辉
    带领天邦股份,在中国甲鱼等特种水产饲料领域开疆拓土,并成功上市

    张素芳、李悦悦母女
    渔药业罕见的母女组合,专注于中草药,创办了业界知名的成都芳草药业,并在国标药时代独占先机

    郑石轩
    中国水产饲料业四大巨头之一。专注而专业,带领粤海成为中国对虾饲料的领导品牌

    林国兄弟
    如果林氏三兄弟名下各厂产销量合并,可能是中国罗非鱼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郝 波
    带领正昌集团成为中国饲料机械成套设备领导者之一

    徐氏兄弟
    徐氏兄弟(徐其明、徐立明、徐利明、徐建明)

    创办的徐龙食品集团引领了中国鳗业近10年发展,是当下鳗鱼业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活鳗出口量全国第一

    徐有辉
    率领牧羊集团在饲料机械、成套工程、仓储工程三项销售全国第一。在水产饲料膨化机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国内水产膨化饲料业发展

    黄忠平
    创建华东区最大的渔药企业。成功将IT技术应用于企业的运营、销售与人力资源等领域,现在可能是渔药行业最放松的人

    谢国民家族
    谢氏家族创建的正大集团(CP)

    是中国饲料业的启蒙者与领导者之一,近年来,他们又用现金销售+高品质虾苗+饲料+生物保全模式,给中国对虾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蒋火金
    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渔药企业,最近又公开挑战传统渔药销售模式,掀起了一场直销革命

    曾旭权
    创建第一个国家级中华鳖良种场,率先打造无公害水产品牌,中国龟鳖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薛 华
    对中国饲料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敏锐的洞察,几乎把握了行业十余年来所有大的发展机会,组建了中国水产饲料业的梦之队,带领海大集团一路狂奔成为中国第二大水产饲料企业、最大的水产预混料企业

    其他
    陈志雄
    新中国鱼塘承包、雇工第一人

    杨维龙
    保护和推广了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使其成为人尽皆知的高端水产品牌

    唐厚运
    建成全国最大的冷冻方便食品出口基地。在山东个体渔业企业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带领好当家集团成为全国个体渔业企业首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

    台湾人
    大陆的斑节对虾、鳗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海水鱼等产业的很多环节,都是从台湾转移而来,很多思路也借鉴自台湾。台湾人带来的这些先进的模式与理念,成为近20年来大陆水产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水产养殖者
    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托起了整个产业,造就了中国水产业60年的辉煌成就

       科研领域:
       
       丁永良
       
       简介:丁永良(1932-),江苏省无锡市人,渔业机械学科专家,曾任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成功研制了"叶轮增氧机"、"隔膜真空吸蚬机"、"电动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SLY-Z17硬颗粒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等养殖机械。增氧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放养模式,促成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形成,为推进渔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 武
       
       简介:王武,男,(1941.2-)。1963年8月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淡水养殖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特种水产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出版《精养鱼池水质管理的原理与技术》专著,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2005年起,王武承担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督导工作,任首席专家,目前共督导全国18个渔业科技示范县。他提出各示范县要根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技术模式,推广模式化生产。
       
       叶元土
       
       简介:叶元土(1964-),苏州大学教授,资深应用型水产技术专家,一直致力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技术研究。他经常深入水产养殖场和饲料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收集第一手材料,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生产第一线,受到行业人士的尊重和爱戴。
       
       朱元鼎
       
       简介:朱元鼎(1896-1986),浙江省鄞县人,著名鱼类学家、水产教育家。曾任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形态、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一生共发现鱼类48新种、10新属、4新亚科,在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发育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是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其著作《中国鱼类索引》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
       
       水产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孟庆闻、苏锦祥、李婉端以《白鲢的系统解剖》为基础,对鲨鱼、鲈鱼进行系统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希望朱元鼎一同参加,并执意把他的名字署在最前面出版专著。朱元鼎莞尔一笑,说:"不好!不好!这是你们的研究成果,我怎么能坐享其成,无端占有呢?你们大胆地做吧,有什么困难我全力支持,要什么材料我尽量提供,我当个不署名的协作者。"1983年底孟庆闻、苏锦祥、李婉端完成了《鱼类比较解剖》一书初稿,朱元鼎审阅之后十分高兴,亲自为书稿写了序,令后辈倍受鼓舞鞭策。
       
       朱作言
       
       简介:朱作言(1941-),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家,现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领导开创了鱼类基因工程研究新领域,长期从事鱼类基因工程、鲤类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为鱼类基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其中3篇已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合作完成了鲤鲫间的细胞核移植,培育出首批快速生长2.3-4.3倍的转基因鲤、鲫和泥鳅,被誉为"转基因鱼之父"。
       
       水产格言:
       
       "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对世界有所作为;而想有所作为,必须要自主创新。"朱作言强调,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站在科技文明的前沿,文明能否再次回到东方,关键在于我们要不断创新,用创造性思维看待今天和明天。
       
       朱树屏
       
       简介:朱树屏(1907-1976),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朱氏10号培养液"是世界经典性培养液,由于创立经典性培养系统研究的卓越成就,曾多次获英国海产生物学会雷兰克斯特研究奖。他率先在中国主持完成了对虾、鱼类、贝类的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攻关,为创建我国第一个本科水产系和全国性、综合性水产研究所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代水产科技人才。
       
       水产故事:
       
       1946年秋天,朱树屏与中科院资深院士冯德培"互换船票的故事",至今还被许多海洋学家传为佳话。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许多洲际间的交通线陷入瘫痪,正在英国担任水产化学研究部和浮游生物部主任的朱树屏,为了能够绕道回国,便与即将赴英考察的冯德培相约,两人同时购买了"英国-美国"、"中国-美国"的两张往返船票。他们约定在美国的伍兹霍尔碰面,然后互换船票。一个直航英伦,一个远涉重洋回到了祖国。
       
       伍献文
       
       简介: 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鲤科鱼类志》巨著的主要撰写者。在国内率先阐明鲤亚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并提出了新分类系统。最早组织和进行了中国的海洋与湖泊综合调查。倾心于科研组织工作和人才培养,为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故事:
       
       《中国鲤科鱼类志》是伍献文先生历经20多年标本收集、资料整理和悉心研究写成的科学著作。"文化大革命"差一点毁灭了这一科学著作的后半部,但就是在他遭受迫害的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将写完这部书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就在他获得自由的第一天,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允许我拿起笔,我要将《中国鲤科鱼类志》写完。"从此以后,无论白天黑夜,节日假日,人们都能看到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关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时而观察和测量标本,时而查阅文献,时而俯首疾书,终于在1976年,图文并茂的《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正式出版。
       
       李思发
       
       简介:李思发(1938-),江苏镇江人。现为上海海洋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攻关项目7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项。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尼罗罗非鱼选育"、"鱼类种质标准"等。1994年,新吉富罗非鱼课题组成立,在精心选育,并历经波折的12年后,2006年1月,李思发课题组选育的罗非鱼,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命名为"新吉富罗非鱼"。目前,该良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西藏)推广应用,尤其成为南方不少地方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爱杰
       
       简介:李爱杰(192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教授,现已退休。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理事及饲料分会常务理事。1991年后分获中国对虾营养生理及配合饲料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乙类及丙类各一等奖,第三届"爱迪生"世界发明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国际最高金奖。
       
       李德尚
       
       简介: 李德尚(1928-),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我国水产养殖学科第一位博导,中国水产养殖生态学奠基人,实施生态养殖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倡导者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楷模。他兴趣甚广,涵盖淡水和海水养殖等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水库渔业生产力和负荷力,海水池塘结构与功能、综合养殖与防病技术等方面,匠心独运,成效卓著。著有《内陆水域鱼类增殖学》、《淡水鱼类养殖学》等。
       
       刘 筠
       
       简介:刘筠(1929-),鱼类繁殖生理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誉为"鱼圣","鱼院士"。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繁殖生理和育种的研究,是我国4大家鱼人工繁殖基础理论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建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中华鳖繁殖生理学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建立的创始人之一。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产故事:
       
       1995年5月初,刘筠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赴北京参加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五一"表彰大会,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他就匆匆奔向了汉寿特种水产养殖场。场里一位老工人见了好生纳闷:昨天,电视报道刘教授在北京,怎么今天就到了我们养殖场了?
       
       刘建康
       
       简介:刘建康(1917-),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从事鱼类学研究工作,对鳝鱼性别逆转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1944年发表的《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现象》一文引起国际动物学界的关注。1949年后,着重开展鱼类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参加并领导湖北省梁子湖的鱼类生态调查研究,长江干流上、中、下游鱼类生态调查研究,为我国淡水鱼类的生态学提供了系统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参加和领导的武汉东湖渔业稳产、高产试验和水体生物生产力研究,与后续的东湖生态学研究,使东湖渔业生产获得高速发展,并从理论与实践上为发展中国淡水渔业与淡水生态学作出了贡献。
       
       人生格言:重视科学实验,着眼社会实践;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水产故事:
       
       1941年,刘建康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当时,为躲避战乱,研究所内迁至重庆附近的北碚镇,生活十分困难,大伙想吃鱼但又买不到,于是晚上打着火把到农田中去捉鳝鱼。 在大伙到农田中捉鳝鱼的时候,刘建康想:如果采用人工养殖,就可以让大伙吃上更多的鳝鱼。于是,他挖了一个鱼池,并从市场上买来一批大鳝鱼投进池中。养了一年,池中的鳝鱼没有生殖;第二年,情况仍然如此。"为什么这些鳝鱼都不生殖呢?"他将这些大鳝鱼杀掉一看,发现全为雄性。"怪了,为何是这样呢?"他从市场上买了数百条小鳝鱼,宰杀后发现:小鳝鱼全是雌的。通过研究,他得出结论:鳝鱼刚生下时全是雌的,长大以后,就逐渐变成雄性了。
       
       刘瑞玉
       
       简介: 刘瑞玉(1922-),河北省乐亭人,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他50年代首次搞清中国对虾生活史和繁殖特点,推动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首次育出欧洲对虾仔虾,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编写《中国动物志》蔓足类、糠虾类、枝鳃虾类、口足类等卷,为迄今我国及附近海域最完整的权威著作。底栖生物学方面:他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国海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
       
       麦康森
       
       简介:麦康森(1958-),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水产养殖学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主持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鲍鱼配合饲料(20002242)。他是我国第一部高校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主要参编者,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产故事:
       
       麦康森教授在2007年11月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中曾预言,"国内的水产饲料和其他动物饲料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包括奶粉"。2008年9月出现的问题奶粉,一月后又出现的问题鸡蛋,印证了此预言。
       
       沈俊宝
       
       简介:沈俊宝(1932-),江苏省无锡市人,我国著名的鱼类育种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完成了多个鱼类育种科研项目,培育出方正银鲫、松浦银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蓝色鳞鲤、德国镜鲤选育系、松浦鲤等6个新品种,其中5个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农业部批准推广。出版了"黑龙江鲫鱼"和"鲤鱼育种研究"2本专著。
       
       陈宜瑜
       
       简介:陈宜瑜(1944-),鱼类学,动物分类学专家。第六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十余年来,他一直潜心于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他共发现和描述了淡水鱼类的5个新属、2个新亚属和29个新种,其中3个新属的研究成果在进化上有较重要的意义。他在上世纪70年代对平鳍鱼科科鱼类进行的系统分类研究被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同,更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群--鲤科分类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张福绥
       
       简介:张福绥(1927-),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年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分类区系,而后转入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70年代致力于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和养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黄渤海贻贝的繁殖与生长规律,创建了贻贝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80年代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从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90年代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的南北两个种群至南海与东海,相继形成产业。
       
       水产故事:
       
       1982年张福绥第三次从美国引(扇贝)种时,50粒海湾扇贝亲贝从装进特制的手提箱开始,就需要人不停地晃动、充气。飞机降落北京时,张福绥的助手们早就带着几大桶海水在机场等候了。虽经"高接远迎",50粒亲贝最终也只成活了26粒。张福绥回忆说:"当时的26粒亲贝,真的比生命还宝贵。"
       
       林浩然
       
       简介:林浩然 (1934-) 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70年代起专心致力于鱼类生理学研究,系统深入的研究鱼类生殖和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理论结合实际,在学术理论和技术应用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他研制成功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技术,被命名为"林-彼方法",使用这种催产剂已生产十万多亿尾鱼苗,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对我国鱼类养殖产量近十年来大幅度增长起重大作用,被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个里程碑。在本世纪初,林浩然和他的团队研究成功石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实现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养殖,让名贵的石斑鱼"游"进普通百姓家。
       
       水产故事:
       
       林浩然院士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土家族博士生卓琦,这位学生已经工作了22年,就是因为被林院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品格和学风所感召,走上了鱼类生理学研究这条路,并考上了林院士的博士生。"我非常感谢林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卓琦博士这样说。"林老师要求我们的学习与研究应与经济的发展直接挂钩,科研和开发相结合。这尤其体现在对我们所做选题的选择和指导上,现在我们选择一些都对水产养殖生产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的选题。"鱼类学的研究工作都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所以,林院士对学生们要求,不要总是待在实验室,要更多地结合实践,要经常下鱼池,了解鱼的环境生态。
       
       林绍文
       
       简介: 林绍文(1907-1990)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世界水产养殖领域成绩卓著,被誉为世界"淡水虾养殖之父"。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
       
       水产故事:
       
       林绍文在马来西亚槟城进行淡水虾繁殖试验时,屡屡失败,他使用鱼浆、蒸蛋、牛奶、豆浆等只要能想得到的,可能合幼苗胃口的饲料饲养,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后来有一天,他的夫人炖了一锅美味牛肉汤,他心想这汤十分有营养,不妨拿来喂喂幼苗,谁知结果出人意料,数天后发现喂牛肉汤的这组幼苗竟然存活了。林绍文猛然间醒悟了!原来不是饲料的问题,而是淡水长脚大虾的幼苗,无法在纯淡水的饲育环境中正常地发育成长,而夫人炖的牛肉汤适度地提供了幼苗所需的盐分。
       
       林 鼎
       
       简介:林鼎(1935-199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鱼类学、鱼类养殖学和鱼类营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0年任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鱼类营养和产品专业委员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会水产动物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在国内外水产养殖和鱼类营养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1995年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意义的"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学术研讨会"首届会议。
       
       钟 麟
       
       简介:钟麟(1915-1996),广东南海人,新中国水产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曾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58年集成鱼类生理学、生态学原理发明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启了水产养殖苗种可控制生产的新时代,由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巨大贡献,钟麟先生被誉为"家鱼人工繁殖之父",该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水产故事:
       
       1958年5月,钟麟决定用"生理与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并连续做了几天试验,连家也没回。他妻子急了,连续打电话找他也没找着。后来妻子到实验场找到他的住处。那是一间搭建在塘边的棚舍,推门进去,屋里无人,一股强烈的鱼腥味冲鼻而来,只见饭桌上碗碟里有一点剩饭和半截馒头。原来钟麟正聚精会神地在池塘里摆弄他的试验。深明大义的妻子只好默默地回家了。
       
       倪达书
       
       简介:倪达书(1907-1992),原生动物学家,鱼类养殖学家,鱼病学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在甲藻分类及甲板形态的研究上有重要成就。后致力于淡水鱼类养殖学和鱼病学研究,在鱼病防治、稻田养鱼、改革池塘养鱼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首创稻田养鱼的理论,改革池塘养鱼制度,对中国淡水渔业和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水产故事:
       
       20 世纪50年代,倪达书就开始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总结,在《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一版,1961)中写了"稻田养鱼"一章,并在《人民日报》、《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提倡稻田养鱼。但中国历史上稻田养鱼主要是利用稻田饲养少量食用鱼,缺少科学的指导,技术水平低,产量不高,所以并未引起稻作和养鱼专家的重视。1972年,倪达书带着稻田养鱼的新设想,到武汉市东西湖养殖场农业队进行实验。从整田、插秧、开沟、挖鱼塘到放养草鱼苗和田间管理,他都事必躬亲。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每亩养鱼稻田增产稻谷8%-43.7%,实现了稻田养鱼,以鱼促稻增产的美好设想。
       
       赵法箴
       
       简介:赵法箴(1935-),海水养殖专家,被尊称为"中国对虾之父"。 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代初首次完成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为对虾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在主持获得小面积对虾养殖示范成功的同时,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对虾养殖成功,开创了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骆肇尧
       
       简介:骆肇尧(1912-),水产加工专家,上海水产学院教授。六七十年代在水产品中,以抗菌素和化学方法保鲜、保质,以及利用低值鱼类提取鱼蛋白发泡剂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食品冷冻、冷藏过程中发现食品的冰结晶变化;发表了食品学中的《冰结晶理论》这一世界性的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合著有《水产食品工艺学》、《水产品简易加工》。
       
       费鸿年
       
       简介:费鸿年(1900-1993),浙江省海宁县人,海洋生物学家、水产教育家。曾任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了我国近代首次海洋生物科学考察、首次黄河流域水产资源考察和首次南海北部大规模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创立了新的水产资源评估方法--"动态综合模型"。发表了《动物生态学》、《生物学纲要》、《海洋学纲要》、《水产资源学》等大量专著。
       
       夏德全
       
       简介:夏德全(1938-2005),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与育种研究,开创了我国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研究新纪元。系统研究了奥利亚罗非鱼遗传特性和抗寒相关因子。把免疫电泳技术引入鱼类同工酶研究,准确确定了各种鱼类同工酶谱和亚基组成。在鱼类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方面,获得了鲤鲫移核鱼、雌核发育白鲢,发展了鱼类细胞工程研究,为细胞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利用鱼类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团头鲂,这为鱼类基因工程定向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水产故事:
       
       1983年4月,夏德全婉言辞谢美国俄勒冈大学等多家院校的邀请,准备回国。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想带几十条奥利亚罗非鱼回中国,导师一口答应。为了将鱼安然运回国内,夏德全做了充分准备。他自费买了箱子、塑料袋、氧气泵和几盒电池,把40多条鱼分装在两只箱子里,自己交了198美元的航空运费。途径纽约时,夏德全把鱼养在水盆里,为防止鱼跳出,他日夜守候,换水充氧。在纽约旅馆里,他碰到一位将和他同机回国的访问学者,西南医科大学付继梁先生(现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付先生说:"你的精神太感人了,为了鱼,这么辛苦,又不能去观赏纽约的风光,我来代你照看一天,你到街上转转吧。"在美国朋友和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中国民航驻纽约办事处、全体机组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夏德全带着32条存活的鱼踏上了祖国国土。看到前来机场迎接的农业部和水产科学院的领导时,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唐启升
       
       简介:唐启升 (1943-) ,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专家。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和远洋渔业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发展了我国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系统研究海洋渔业生物学,创造性地发展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理论模式,完成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渔业生物学专著。深入研究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在公海幼鱼分布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为国家维护远洋渔业重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 洵
       
       简介:徐洵(1934-),女,海洋环境生物工程专家。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首次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领域,解决了海洋病毒污染快速检测的难题。率先克隆了我国海水鱼类基因,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基因工程菌。在国内外率先破解了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迄今已知的最大的动物病毒--对虾白班病病毒基因组密码,为病毒防治奠定基础。近年又在国际首次报道发现了对虾抗病毒因子。
       
       曹文宣
       
       简介:曹文宣(1934-),鱼类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创新性地从裂腹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的角度,论证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发展历史。主持了多项有关水利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目前从事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补偿措施中有关水生动物的保护研究,主持"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及可行性"、"长江珍稀水生动物流动监测站"等项目的研究。
       
       水产故事:
       
       1958年,曹文宣在松潘岷江一带苦苦寻觅一种书上叫做"一尾模式标本"的鱼。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学报上鱼类生物学家方炳文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他的"一尾模式标本"系郑万钧教授于1930年在四川松潘一带采集,但是松潘县位于岷江旁,并没有人在岷江一带再次采集到这种鱼的标本,因此,曹文宣隐隐觉得书上的原始记载可能错误。后经郑万钧教授确认,1930年他并未到过岷江一带,只是到过属于大渡河流域的泸定、康定等地,因此方氏的"一尾模式标本"实际上是采自大渡河水系流域,原始记录证明是错误的。
       
       雷霁霖
       
       简介:雷霁霖(1935-),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率先从国外引进大菱鲆良种并突破了养殖关键技术,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引领了海水养殖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工厂化模式发展。
       
       水产故事:
       
       1992年,英国多宝鱼专家豪威尔博士带着200尾鱼苗来到中国,交给了雷霁霖手上。雷霁霖那天高兴得哭了。1994年,雷霁霖终于把好友相赠的200尾鱼苗养成了12万尾,但是由于多宝鱼适合在10至20摄氏度的水温里生长,为了控制水温,雷霁霖通过烧锅炉给养鱼池加温,但是由于锅炉工的一次失误,竟然把水温加热到了30多摄氏度,浸透他心血的鱼苗眼睁睁地被"煮"死,雷霁霖直接晕倒在鱼池边,被送到医院抢救。这样的"被抢救"经历后来还发生了两次。
       
       萧锡延
       
       简介:萧锡延,(1946-),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终身特聘教授,世界营养学会鱼类营养学委员,应邀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辑或主编,并担任世界养殖学会、亚洲水产学会台北分会等学会理事或理事长。在三氧化二铬的适用性、石斑鱼营养需求、水产动物维生素作用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在水产学术界的杰出表现,提升了台湾在国际水产学术界的地位。
       
       廖一久
       
       简介:廖一久(1936-),台湾省台中县人,出生于日本东京。台湾水产养殖学者,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终身特聘教授,原台湾省水产试验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60年代,廖一久成功地攻克了草虾的人工繁殖技术,使草虾人工养殖变成可能,被誉为"草虾之父"。其后他在乌鱼人工繁殖上又有重大突破,实现乌鱼人工繁殖,成为国际水产学术界的焦点,领先全球缔造了人工繁殖乌鱼苗成功的纪录。
       
       水产故事:
       
       斑节对虾一般白天潜入泥沙,夜间才会出来找食物,但是一旦闻到食物的香味,白天也会从沙层中游出来品尝。为了观察斑节虾日夜进食的情况,廖一久靠着过人的体力及意志力,七天七夜守在实验室,没有上床睡觉,累了只是闭目养神。廖一久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才完成斑节对虾的实验。
       
       廖翔华
       
       简介:廖翔华(1918-),国内著名的鱼类生物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是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在鱼病生物防治、家鱼人工繁殖和鱼类营养与饲料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为渔业生产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培养出许多人才。
       
       水产故事:
       
       廖翔华在科研上有一个十分执着的习惯,就是从不轻易发表论文。举个明显的例子,他对扁弯口吸虫的研究,始于1964年,其后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他采取审慎的态度,反复验证。其完成的"扁弯口吸虫的生物学":第一部分"生活史"论文,在中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唐仲璋教授86岁寿辰学术讨论会上,廖翔华作为献给他老师的寿礼;此外还有第二部分:"扁弯口吸虫雷蚴在螺内繁殖力与种群增长";第三部分:"光和温度对扁弯口吸虫虫卵发育和尾蚴穿出的影响";第四部分:"温度对扁弯口吸虫虫卵发育的影响"等,这一研究整整历时20多年。
       
       熊大仁
       
       简介:熊大仁(1910-1981),珍珠研究专家和生物学教育家。我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之一。在珍珠人工养殖领域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研究,指导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有核珍珠、淡水无核优质珍珠。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水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实业:
       
       叶良菊
       
       简介:叶良菊,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首任总经理,中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奠基人之一。海马水产饲料的产量和质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居国内领先地位。他率先建立的水产饲料技术服务网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首先引进台湾技术,成功开发出对虾配合饲料,完全替代用鲜杂鱼投喂对虾,彻底改变了中国对虾的养殖模式,促进了对虾产业大发展;率先在国内开发出鳗鲡白仔配合饲料,替代国外价格高昂的产品,实现白仔鳗配合饲料国产化,大大降低了鳗鲡的养殖成本。
       
       刘汉元
       
       简介:刘汉元,现为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17岁时创业,20年后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成为水产业首富。其创建的通威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
       
       江山
       
       简介:江山,男,上世纪80年代初以近50高龄来到广州水产研究所开始主持罗非鱼苗种的研究。1985年,他主持的"紫金彩鲷(即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配合力测定及其杂交种同福寿鱼在主要经济形状方面的比较"项目通过了农业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成果鉴定,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品系。2001-2002年间,江山主持了新会罗非鱼繁殖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开始了奥尼罗非鱼的市场推广。江山系的奥尼罗非鱼苗在2002年以前都是业内被认为最好的罗非鱼苗。
       
       李 忠
       
       简介:李忠,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会长,他致力于把中国的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不断冲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重重贸易技术壁垒。2004年,在举国关注的输美对虾反倾销案中,国联成为中国50多家应诉对虾出口企业中唯一获得美国零关税的企业。2007年9月国联又成为中国首家冲破美国自动扣检措施的企业。
       
       陈 丹
       
       简介:陈丹,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水产业最完善的产业链,在种苗繁育、饲料生产、水产品加工、国内外贸易、饲料原料等产业链各环节,恒兴集团都有重要地位。
       
       陈远生
       
       简介:1990年代未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知名的水产种苗品牌"鹭业水产",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非鱼种苗业领导品牌,推动了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大发展。2009年,鹭业水产又推出革命性的新品种"YY型、ZY型超雄罗非鱼"新品种。
       
       吴厚刚
       
       简介:吴厚刚,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打响了中国渔业品牌建设的第一枪。2006年1月,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的最新认定的98件中国驰名商标中,"獐子岛"牌商标作为第一个水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中国渔业进入了品牌时代。獐子岛渔业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是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支百元股。
       
       张素芳、李悦悦母女
       
       简介:张素芳,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有三十多年的鱼病学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是中国鱼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以女性科研者的身份创办了成都芳草,并始终坚持生产以中草药为主成分的绿色水产药物及添加剂的方向。
       
       李悦悦,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将自己在国外IT业多年的营销经验应用于国内渔药领域,以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服务为主,结合企业内刊、网站、短信,将服务营销演绎得贴切入微。
       
       郑石轩
       
       简介:郑石轩,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专注于对虾、海水鱼、高档淡水鱼等水产特种饲料。在白斑杆状病害重创中国对虾养殖业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逆流而上,组建了以虾料为主打产品的湛江粤海饲料厂,并一战成名。本世纪初,粤海成功改制,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目前已是中国对虾饲料领导品牌。
       
       郝波
       
       简介:郝波,江苏正昌集团董事长。他率领的技术攻关小组于1982年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颗粒饲料机。在他的带领下,江苏正昌集团由一个年产值只有50多万的县属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5亿的大型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机械加工设备和整厂工程制造商。
       
       黄忠平
       
       简介:黄忠平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渔药企业之一的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最早专注于"水质改良"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打造了业内知名的"海得"渔药品牌,无锡中顺现已成为华东水产微生态制剂领域的领头企业。他成功将IT技术应用于渔药企业的管理,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谢国民兄弟
       
       简介:谢氏家族创建的正大集团(CP)是中国饲料业的启蒙者与领导者之一,近年他们又用现金销售+高品质虾苗+饲料+生物保全模式,给中国虾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蒋火金
       
       简介:蒋火金,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渔药生产企业--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兼具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对公司原有的经销商销售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于2009年底首次对外公布渔药产品出厂价,在渔药界颇受争议。
       
       曾旭权
       
       简介:曾旭权,现任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建第一个国家级中华鳖良种场和省级乌龟良种场;生产出第一个乌龟专用配合饲料;"绿卡中华鳖"是农业部和广东省第一个叫得响的无公害水产名牌。
       
       薛华
       
       简介:薛华(1970-),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11月,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是目前第12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水产相关企业,并受到投资者追捧,市值一度高达100余亿元,超过通威股份成为市值最高的水产上市企业。
       
       其他:
       
       陈志雄
       
       简介:陈志雄(1937-1996),广东肇庆人。1979年,陈志雄冒险承包了大队的鱼塘,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次鱼塘承包。承包获得巨大成功,他开始跨生产大队承包,并大量雇佣工人。在当时雇工被认定为"剥削"的社会,这件事引起巨大反响。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调查报告,惊动了当时的中央领导邓小平、胡耀邦、万里,广东省委领导任仲夷、杜瑞芝等同志,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陈志雄事件与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一道,被视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并最终推动了水产业及私营企业的大发展。
       
       杨维龙
       
       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水产高级工程师。2003年,杨维龙着手实施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保护战,联合沿湖各经营公司、养殖户以及海内外销售公司,成立了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围绕提高阳澄湖大闸蟹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水平。2005年杨维龙组织蟹协进一步规范营销行为,并将品牌保护工作与创建消费放心城市先进行业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形象。现在,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已遍布全国,成为知名水产品牌。
       
       唐厚运
       
       简介:唐厚运(1931.10-),男,原好当家集团董事长,全国第一个群众性渔业组织山东省荣成市渔业协会会长。1983年,他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日渔业补偿贸易,总额1000万元;引进外资建起10多家水产精深加工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冷冻方便食品出口基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组织实施"以养兴渔"战略,在万亩荒滩上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围海养殖基地和工厂化养殖基地。


来源:水产前沿

  作者:水产前沿

  责任编辑:林澄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25

帖子

1147

积分

铜牌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147
QQ
2#
发表于 2010-10-27 18:20:04 | 只看该作者
哇 还认识两个 不错的帖子 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Rank: 2

积分
14
3#
发表于 2013-5-11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看马老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41

帖子

1546

积分

铜牌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546
QQ
4#
发表于 2013-5-11 22:28:07 | 只看该作者
向水产行业的前辈们 致敬
为成为一棵大树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11-23 11:04 , Processed in 0.20510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