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蓝藻的几点认识,希望和大侠们讨论下,请多指教~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4

积分
1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0 00:0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排湖一些河蟹池塘中河蟹吃料不好或不吃料,个人分析原因

1


气候原因,由于最近气温比较低,昼夜温差大,气候不太稳定,导致池塘环境易变,应激引起河蟹吃料不好。

2

河蟹本身原因,本地河蟹苗基本都是外地过来的,长途运输造成体质弱等原因引起的。







微囊藻的主要生长特点
1、 铜绿微囊藻属蓝藻门,微囊藻属,无细胞核,有避光和上浮的习性。蛋白质含量为43%,不饱和脂肪酸为11%,糖类含量6.3%,具有全部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2、 养殖水体氮、磷的过量积累,水生动物植物的排泄物,尸体及腐殖质等式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的基本条件。崔力拓等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存在一个是以生长的总氮、总磷比,最佳比值为14:1。
3、 铜绿微囊藻在水温28~33℃的高温季节大量繁殖,34~35℃水温可能形成“水华”(但在实际的池塘当中,有时水温在30℃左右时也可形成水华)。PH 8~10的偏碱性水体适宜繁殖。
微囊藻对养殖对象的危害
1、 恶化养殖水体:微囊藻藻体在死亡后蛋白分解产生羟胺和硫化氢,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养殖水体透明度下降20cm以下,严重影响水质及养殖对象的生存。
2、 消耗溶解氧:由于养殖水体表层藻类处于氧盈状态,水体深层溶氧来源随之减少,死亡藻类沉积水底处于氧债状态,养殖群体因缺氧致病导致死亡。
3、 释放有毒物质:微囊藻、鱼腥藻、裸藻本身就含有毒素,鱼类摄食后会发生中毒死亡症状,如蓝藻门的不定腔球藻能够直接分泌毒性物质藻青朊,这种物质进入养殖水体后可直接毒死养殖对象。(摘自《科学养鱼》)
解决方案
1、 在池塘施肥的过程中,尤其是老塘尽量少施磷肥,多补充营养全面的可溶性肥料,如“肥水肽”或“藻安生”,这类肥料不会落于底部,造成底部富营养化,并且营养的全面性可以充分补充各种藻类所需营养元素,维持水体中的藻相平衡。如果在蓝藻池塘中,尽量泼洒“藻安生”这类不含磷的肥料,平衡氮磷比,防止因为营养失衡而造成蓝藻等有害单一藻类繁殖。
2、 向池塘水体中培植优质菌种如“利菌多”、“三环活力源”或者“EM6”等,充分利用水体中的营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进而,使蓝藻和有益菌之间形成种间营养竞争,进而达到抑制蓝藻的目的。
3、 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底质改良,多选用如“福地安”或者“底居安”之类的,氧化型或者降解型的底质改良剂,这两种改良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底质营养化的问题。众所周知,蓝藻的起因其主要的根本原因之一还是在于底质的富营养化恰好为蓝藻蓝藻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能够降低底质的富营养化程度,也为抑制蓝藻提供了又一个方法。
4、 在池塘中放养白鲢或者花鲢来通过食物链来抑制蓝藻。
5、 多使用增氧机,促进水体中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维持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促进有益物质的产生,在根据自家池塘开闭增氧机的时候,无论对于鱼类来讲还是其他养殖群体来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多开增氧机的池塘,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性明显低于不常开增氧机的池塘。
6、 一旦蓝藻爆发,首条原则是尽量避免其死亡。因为蓝藻在死后要比存活的时候危害更大,更不要去用尽一切办法杀掉它,那危害可能会更大。蓝藻爆发后,如果具备良好增氧设备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维持其生命。此时可采取人工捞取和适当换水的方法来降低蓝藻的密度,之后,以“碧水安”解毒稳水,适当泼洒“速解安”或“底加氧”增氧,并且配合3中所讲,如果池塘中具备良好的增氧设施,那么也可采取2中所述的方法。待池塘情况有所好转之后,施用“藻安生”这类不含磷的专业可溶性有机肥,促进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稳定与藻相的平衡。
3

陆陆续续河蟹已经步入第一次脱壳,这方面也会造成河蟹不好好吃料。





针对河蟹吃料不好或不吃料这个问题,本地养殖户用一些“土办法”来诱食,其中有一些用曲酒泡制的酒米来诱食,据说效果还不错,查资料得知曲酒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可以侵蚀在粮食中,通过长时间的侵泡,曲酒味道减轻了,可泡出的谷物类,清香四逸,通过水底穿透力的作用,从而达到诱食的作用。

————————————关于酒米的诱食作用,还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不知在鱼类身上有没有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2-20 13:16 , Processed in 0.1676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