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一例] 雨后晴天海参气泡病引起“化皮”死亡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1#
发表于 2013-2-2 1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后,突然大晴天是各个养殖品种(鱼虾蟹、海参、海蜇、鳖等)气泡病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连续阴雨使藻类多数死亡或少数死亡,浮游动物也会死亡,突然晴天后部分藻类开始生长,由于小型藻类竞争能力强(相对表面积大,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小型藻类先生长,恢复快,而其产氧能力强(竞争的结果?),这时浮游动物还没长起来,溶解氧上升较快。这是其一,可能不是主要的原因。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2#
发表于 2013-2-2 1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重要的是长期低温后,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氮气的饱和度很容易达到100%,而升温后氮气马上过饱和,水温每升高1度,大约氮气的饱和度升高2%,据国内外数据,氮气饱和度达到105%-110%就可能发生气泡病,因此水温升高3-5度,就可发生,实际生产上确实也气泡病的发病率很高。
水温升高同时氧气也和氮气一样饱和度快速升高,二者共同作用使总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使气泡病更容易发生。氧气可以在体内代谢掉,慢慢吸收,实际镜检离体鳃丝内气栓时也能看到有的大气栓逐渐缩小,最好吸收完。而氮气没有活性,很难排出,有时看到鳃丝末端的气泡24小时后还能检查到,危害也更大,发生气泡病的饱和度阈值也低。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6151

帖子

2万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29239
3#
发表于 2013-2-2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参生活在底层,溶氧低,环境压力大,为什么还能发生气泡病那?还是和北方早晚温差大(云南也有这样的情况)有关。晚上(或阴天)气温低、水温低(虽然变幅没有气温大),气体溶解度高,溶解到水中的气体多。正常情况下,一个水体的表层空气饱和度是达到100%的(也就是氮气和氧气的饱和度都达到100%)(风浪的作用),但是不能达到过饱和,因为水和大气一直在处于一个动态的溶解平衡状态。而晚上的低温使上层水密度大(与底层比较)(淡水4度密度最大,海水盐度35时是-1.9度的冰点时密度最大,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样晚上就会形成上下对流,晚上不停地对流,底层的氮气饱和度也可能达到100%。而越是高温期水温高的情况下,水温差引起的密度差越大(可以参考水温和密度曲线就能看出来),上下对流的强度越大,特别时排淡后水深一般不超过1米。冬季低温期水温差较大时密度变化也不是很大。在珠三角发生的“白撞雨”就是这个道理,高温期忽然来一场雨,使上下水体剧烈对流,底部低氧水、还原性底部脏污泛起(习惯上成为“反底”),使整个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缺氧死鱼。
唐绍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8 03:55 , Processed in 0.1406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