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缢蛏生物学特性

[复制链接]

34

主题

458

帖子

786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6

积分
7863
QQ
1#
发表于 2013-4-28 2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补充点


一、缢蛏生物学
(一)缢蛏体外包有两 片薄而脆的长开形贝壳,壳表有明显的生长纹,为测定年龄的标志。自壳顶斜向腹部有一道浅凹陷,似缢痕,故名“缢蛏”。足部较发达,伸展在前端,从侧面看,象斧状,属于斧足类软体动物。它倒立生长,滩涂是永久居留地。体内器官组织可以分为:神经、消化、肌肉、呼吸、循环、排泄和生殖等7个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有下列器官:唇瓣、口、食道、胃、幽门盲囊、肠、肛门以及消化腺等;呼吸系统主要是鳃,另有很多血管分布在外套膜和唇瓣上,亦右进行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有心脏、动脉、静脉和血窦。血液循环开放式,即备注从动脉流到身体各组织中经血窦到静脉。浊血在鳃、外套膜、唇瓣进行气体交换,氧化后的新鲜血液由心大静脉流到心耳,完成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不发达,只有神经节和一些神经。神经节计有:脑神经节2个,脏神经节2个足神经节1个;排泄系统有肾管1对;生殖系统是生殖腺,雌雄异体。 (二)缢蛏是穴居动物,生活在风浪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的中潮、低潮区滩涂上。洞穴垂直,深度随季节而异:夏季浅,约为体长的6~8倍,冬季深,在10倍以上,最深可达70~90㎝。成蛏 体长一般在5~7㎝,最大可达10㎝。最佳底质结构是表层3~5㎝厚的软泥,中层20~30㎝厚的沙泥混合(沙占50﹪~70﹪),底层是沙或泥。缢蛏的寿命为5~7年。
(三)温度的适宜范围:8~30℃,最适温度是15~25℃。水温降到5℃,缢蛏活动减弱,在0℃1小时内死亡;水温升高至30℃以上时,缢蛏心脏跳动加速,36℃生理机能呈现不协调现象,水温在39℃经2小时即死亡,说明缢蛏致死温度上下限为39℃与0℃。
(四)海水比重在1.005~1.020,缢蛏均能生长,但以1.010~1.015长年最适宜。小蛏较耐淡,在比重1.001的海水中能活10天,而大蛏在1.003的海水中只能活2~3天。
(五)缢蛏以硅藻为主食,约占总量的82﹪,其它则为微小动物的卵、骨针、附肢、植物孢子和有机碎屑等等。凡是“油泥”丰富的滩涂,蛏 生长迅速,因为油泥主要是底栖硅藻。
(六)浙江每年10~11月(寒露、霜降、立冬)是缢蛏繁殖的季节。一个亲蛏要产卵或排精3~4次,每次间隔15天左右。产卵数量以第二批次为最多,质量以第一、二批次最佳。缢蛏的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体长5㎝性腺饱满的亲蛏怀卵量可达100万粒以上,但实际上一次产的卵数仅为怀卵量的1/3或2/3。强冷空气南下,又值大潮期间,必在气温下降到最低点当天的后半夜产卵。正确掌握产卵时间,对培育蛏苗非常重要。
(七)缢蛏的成熟精子分头、中段和尾部。全长约60um。缢蛏的卵是沉性卵,平均直径75~52.5 um。繁殖季节雄、雌亲蛏各自排精产卵,进行体外授精。受精卵经过第一、二次减数分裂均出现极体,第三次分裂按水平方向进行。细胞分裂经过2、4、8、16、32、64个细胞进入囊胚期,以后发育至能浮游的担轮幼体,在水温22~24℃条件下从受精卵发育至担轮幼体需8~9小时。此后再经16~18小时发育到D形幼体,再20~24小时发育到壳顶面盘幼体初期,再1天,发育到壳顶面盘幼体后期,足的基部有眼点,再经过1天左右的发育,幼体长到210 um左右,变态而为稚贝,以上浮游时间为6~7天,32天后发育成幼贝,100天后体长达2mm以上的商品苗。
(八)根据生理变化和生态要求,缢蛏的生长时期大致可分为两 个阶段:蛏苗以长贝壳为主,富有迁移习性,喜欢比重较小的高潮带栖息;成蛏逐渐转为以长肉为主,基本上不迁移,较耐咸。在肥沃的海区,从蛏工到第一次性成熟前可达商品规格,只需5~6个月,称为“一年蛏”;但在贫瘠海区,往往第一年尚未达到商品规格,须留养到第二年,在第二次性成熟前上市,称为“二年蛏”,养殖期达17~18个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渔夫来啦 + 5 摘抄有奖,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4-6-11 16:14 , Processed in 0.11550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