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鱼类专题】工厂化养殖加州鲈“胀鳔”的初步调查 [打印本页]

作者: liangweijian    时间: 2025-11-3 08:50
标题: 【鱼类专题】工厂化养殖加州鲈“胀鳔”的初步调查
工厂化养殖加州鲈“胀鳔”的初步调查

李韩

       山东济宁某工厂化鲈鱼养殖车间自去年开始加州鲈养殖以来发生“胀鳔”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累计死亡量较大,降低了养殖效益。7月10-11日对该厂加州鲈养殖车间“胀鳔”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方法进行了实地了解,结合平时的“回顾性”调查提出加州鲈“胀鳔”的可能原因及防控方法,具体调查内容总结如下。
       一、养殖车间基本情况
       该工厂化加州鲈养殖车间,占地20亩,内置8套全自动循环养殖系统,每个系统配备12个循环水养殖池,每个循环水养殖池有40方水体,常年恒温23℃,使用地下机井水做水源,地下水冬天水温18℃,夏天20℃,冬季采用加热棒自动加温,春季4月份以后不再加温,地下水自然水温。纯氧增氧。养殖采用循环水,养殖用水经过过滤、净化、脱气等过程处理后再使用,根据水质污染情况排掉部分养殖水,每天补充地下水。目前有3套系统在运行养殖加州鲈(图1)。

图1  养殖车间

       2024年11月3日放苗,每个养殖池放1.4万尾左右,规格230尾/斤。2025年1月10日进行2次分池,规格8尾/斤,分池后每个养殖池0.5万尾苗直至养成。全程投喂天马配合饲料,全程投喂“营养快线+冰鲜宝+肝胆易康”,每半个月内服“氟多力+菌炎好迪”5天,鱼肝脏色泽一直很好。除“胀鳔”症外,基本没发生过其它疾病。
       二、加州鲈“胀鳔”症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
       1.临床症状

       初期发病鱼开始上浮露出水面(图2),刚开始只露尾鳍上叶,还能下潜;之后背鳍露出,同时部分鱼开始不吃料,烦躁,易受惊吓炸群;再后来多数背鳍处开始出现溃烂;最后翻肚后3-4天死亡;部分鱼有不同程度的突眼症状(图3);解剖翻肚病鱼,肝脏很好(图4),脾脏轻微肿大,空肠,无腹水,鳔严重充气膨胀,几乎占据整个腹腔(图5)。利洋公司水产研究所一室PCR方法检测加州鲈感染的常见病毒都呈阴性。主要内脏器官细菌分离培养没有优势细菌生长。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个器官或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图2  发病鱼上浮

图3  发病鱼眼突出

图4  发病鱼肝脏色泽好

图5  发病鱼鳔充气膨胀

       2.流行特点
       (1)发病规格 

       调查的工厂化养殖车间一般在4月份开始,加州鲈规格6~7两时开始出现发病,同一养殖系统和密度(5000尾/池)的水池,规格在6两以下时未发生上浮现象(图6)。

图6  规格小,未有病鱼上浮的养殖池

       (2)发病时间 
       2024年11月放苗到2025年4月中旬没有发病,4月下旬以后加州鲈规格达到6-7两以后开始发病,每天都有少量几尾鱼腹部膨大、上浮,持续发病,没有明显发病周期。冬季水源恒温加热,4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升高,不再加热水源。
       (3)与放养密度有较大关系
        同一系统,去年同期密度为5000尾/池,直至养成(规格达1.4斤/尾)依旧上浮严重;密度为4300-4500尾/池,仅有个别上浮;密度为4000-4200尾/池,基本无上浮现象。
       (4)与投饵率和加料速度也有较大的关系 
       规格6~7两以后一般投饵率小于0.7%,加料缓慢的养殖池发病率低,发病后减料,上浮鱼恢复快。投饵率高、加料速度快的养殖池发病严重,发病后减料往往效果不明显。
       (5)检测水质情况 
       连续2天检测发病池溶解氧饱和度、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基本没有出现过饱和;个别养殖池早晨换水时溶解氧过饱和,但总溶解气体不过饱和(图7)。

图7  左:多数池氧气和总溶解气体饱和度接近100%;右:氧气饱和度高

       (6)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养殖车间工人说:天气升温后养殖池水温升高,发病上浮的鱼多,降温后大部分上浮鱼就下去了。气温对水温的影响严重时日变化2℃左右。本次调查时间短,没有经历气温剧变,没有看到大量鱼上浮的情况。
       (7)发病率、死亡率 
       几乎所有的养殖池都有发病,正常情况下从4月至7月上旬每天每口养殖池死亡2-3尾,累计死亡率约5%。投饵率低、规格偏小的养殖池发病率低。
       (8)处理效果 
       发病后多口养殖池多次外泼“速解安”“激活”“LY-生命素”等产品没有明显减轻效果。对两个系统进行控料,上浮开始缓解;对部分体表较好“翻肚皮”的鱼进行针扎放气,放入低密度水池后开始吃料,逐渐恢复正常;把部分露脊背的鱼放入同一系统低密度的水池后,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三、加州鲈“胀鳔”的可能原因分析
       发病鱼没有表现加州鲈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常见传染病的死亡规律,病原检测没有检测到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内脏器官也没有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因此初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
       1.长期慢性气泡病
       临床症状仅表现出鳔严重胀气、慢性少量死亡,与慢性气泡病的症状和死亡规律相同,可能是长期慢性气泡病导致。虽然现场检测多数发病池溶解氧和总溶解气体没出现过饱和,但是有些养殖池早晨集中换水会出现暂时溶解氧过饱和现象,可能平时养殖池某一时间段由于水温变化或充气等原因出现短暂气体过饱和,部分耐受性差的鱼发生慢性气泡病。
       2.“非典型”气泡病
       Johnson等(1984)报道闭鳔类的海鲈等鱼类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发生鳔功能障碍,异常膨胀,发生大量死亡,称鳔应激综合征。虽然发生鳔应激综合征时不一定水体中气体过饱和,但是其症状与气泡病的症状相似,能引起气泡病的因素如水温升高和气压降低也能引起鳔应激综合征。降低密度和减少投喂能缓解“胀鳔”症状,说明减少应激能缓解发病程度。国内车间养殖闭鳔类的石斑鱼和鳜鱼也经常发生“胀鳔”现象,海鲈在晴天后和低气压时“游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在大潮时腹膜下充气等是否也是这种“非典型”气泡病,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四、加州鲈“胀鳔”的防控建议
       1.适当控制养殖密度

       根据调查结果,规格达到6两且密度为125尾/m³时,未出现上浮现象,规格6两前继续提高密度是否会出现上浮现象尚不知晓;6两以后,密度≥110尾/m³时,密度越高上浮越多;密度≤100尾/m³时,直至养成至1.4斤/尾,未出现上浮现象。所以工厂化加州鲈养殖养成期密度应该控制在100尾/m³以内为好。
       2.适当控制投饵率
       根据调查结果规格达到6两以上后日投饵率保持在0.7%左右,随着鱼体规格生长变大,存塘量增加,投饵率降低,根据养殖池净水能力,固定日投喂量不再增加。
       3.内服保健增强抗病力
       全程投喂“营养快线+冰鲜宝+肝胆易康”,增强加州鲈体质,提高抗病力。
       4.摸索药物防控方法
       继续摸索公司产品 “速解安”“激活”“底加氧”等产品用量和效果,必要时参考海鲈“游水”用药,选择药物种类和用量。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bbs.liyang-te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