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1.苗种和饵料差
大多数池塘放养的日本对虾苗是非S P F (无特定病原)苗,品质没有保障,放养时苗种虽然活力较好,但是入秋后气候突变、池底缺氧、用药刺激时可能会诱发病毒病,并继发细菌病,导致出现大量死亡。此外,投喂给日本对虾的饵料多为冰鲜虾和冰鲜螺,质量没有保证,一些饵料携带病毒,对虾体质差时也会诱发病毒病。
3.水质差
7月中下旬,该地区降水增多,池塘盐度从30‰左右降至16‰左右。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加之降水多,一方面导致池水盐度不断下降,池塘开始大排大灌;另一方面导致池塘表层水水密度增大,易引发池塘返底,池底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水质变化大。日本对虾适盐范围为15.0‰~34.0‰,对低盐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在11.0‰以下时存活会受影响。此外,该地区养殖区域较为集中,池塘在每次大潮时会连续换水,但是大潮会将排水赶回来,且进水几乎不做处理,相互之间交叉感染严重。众多因素作用下增加了日本对虾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暴发的风险。 二、防控方法
1.加强苗种检疫
带毒种虾的病原滴度较低时,其体内病原通常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种虾的体质未受到明显影响,外观和行为表现正常。然而,一旦对虾体质变差(如因环境应激、营养缺乏等因素),病原被激活并快速增殖,会导致对虾发病甚至大量死亡。因此,建议投放 S P F苗种;无 S P F 苗种时,建议投放前1周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病原检测阴性时再进行投放。 2.坚持改底
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是还原性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而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就越强,池底条件也就越好。根据调查,该地区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越高的池塘发病就越少。因此,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至关重要。底质差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议养殖春虾时就开始定期使用“福地安”或“底加氧”改底;养殖秋虾时勤测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若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时,及时使用“福地安”或“底加氧”改底,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 3.稳定水质
水体越稳定,虾体应激排氮就越少,对虾的氮气气泡病也就越少。建议定期外泼“碧水安”稳定水质,防控氮气气泡病;建议涨潮时少换水,换水后及时解毒调水,大排大灌不仅使水质变化太大,还会引起虾体应激、水质变差;养殖中后期,水体营养盐易缺乏,建议定期补充微量元素或使用“海水莱”维持养殖水体离子组成的相对稳定,调节虾体的渗透压,保证对虾健康生长。 4.增强体质
虾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越强,患病的几率就越小。建议投喂过程中添加配合饲料,以加强营养内服。建议阴雨、台风、温差变化大等天气突变前后使用“激活”,“激活”主要成分是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增强对虾体质以及抗应激能力,可以减少水变对养殖对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