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蟹类专题】今年河蟹养殖后期死亡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WXX    时间: 2021-10-27 10:46
标题: 【蟹类专题】今年河蟹养殖后期死亡浅析
今年河蟹养殖后期死亡浅析

赵小培、刘永志

       2021年江苏兴化等地河蟹五壳前死亡较少,养殖后期死蟹相对增多,发病初期出现软壳蟹死亡,肝胰腺较为正常,吃料较好。9月初死蟹明显增加,死蟹壳较硬,出现肠道无食、肠炎、肝胰腺病变“拉黄”等“水瘪子”症状,发病与往年“水瘪子”不同,往年发病过程缓慢,后期蟹壳发软,今年“水瘪子”的发病蟹附肢仍比较硬,有“退膏”现象,影响河蟹上市。作者借本文浅析2021年河蟹养殖后期死亡原因及处理方案等。

病蟹“拉黄”

河蟹肠炎

肝胰腺萎缩

       一、死蟹原因分析
       1、气泡病

       河蟹养殖后期水温、pH值变化大,水体上下层及昼夜温差大,溶氧饱和度变化大。河蟹五壳后开始死亡,与当时天气变化大导致河蟹发生气泡病密切相关,是诱发后期“水瘪子”死蟹的重要原因。雨后天晴易引发气泡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死蟹,发病严重的塘死亡量特别大,多数死蟹壳较软,持续5天后死亡下降。
       2、大亲本育苗,蟹苗体质弱
       近几年,很多养殖户反映普遍大亲本蟹苗成活率低的现象,亩产量虽能达到一百多斤,规格大,但成活率却很低,相比养殖2母、3公(母蟹2两/只、公蟹3两/只)的螃蟹一百多斤的亩产量成活率要低。分析主要是由于选种太过随意,从不同地区随机选择大亲本,无人专门育种,种质退化严重,蟹苗体质较差,易发病。
       3、长期高温,池塘缺氧、细菌多
       立秋后持续两个月长期高温(气温30℃以上),多数池塘伊乐藻腐烂严重,长期缺氧,9月河蟹开始售卖后不重视池塘管理,导致养殖水环境差,细菌病高发。
       2021年养殖后期多数病蟹螺原体检出率低,细菌分离培养有大量气单胞菌,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效果不明显。分析后期死蟹主要为气泡病、缺氧等综合性诱发因素继发细菌感染,引发河蟹肠炎、“拉黄”等“水瘪子”病症。
       二、处理方案
       1、前期发病死蟹较少时,以“碧水安”+“激活”改善环境、增强抗应激能力为主,多开增氧机平衡水体溶氧,及使用“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拉除腐烂的伊乐藻,减轻危害。
       2、发病中期死蟹明显增多时(1只/亩以上),外泼中药“肝胆易康”+内服“三黄散”,保肝、防治肠炎为主。2021年死蟹发病急,有些处理后发病有所好转,但效果不及往年。
       3、发病后期死亡持续增加(2-3只/亩以上),使用“永乐碘”、“戊二醛”等消毒剂及“氟多力”等抗菌药,消毒、防细菌继发感染。
       2021年河蟹养殖后期水浅(坂田不到80公分),加之梅雨期延长至8月份,之后秋老虎高温天延长持续两个月,导致水中溶氧饱和度变化大,气泡病高发。且由于河蟹放养密度高,水草被夹断后腐烂,致病菌繁殖,河蟹发生气泡病后感染细菌出现死蟹增加。综合以上分析,河蟹后期死蟹问题防重于治,从预防诱发因素入手,减少发病蟹。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作者: WXX    时间: 2021-10-27 11:34
养殖后期,也要重视改底,避免螃蟹损伤。
作者: 素人渔夫    时间: 2021-10-27 11:59
养殖后期增氧、改底等管理不能松懈,守住最后的关卡
作者: hanfj    时间: 2021-10-29 11:03
立秋后持续长时间高温、后期管理意识差导致后期死蟹严重
作者: jiayanwuu    时间: 2021-10-31 19:15
本帖最后由 jiayanwuu 于 2021-10-31 19:16 编辑

今年养殖前期的成活率还是不错的,后期可别大意了。
作者: LY-huangyu    时间: 2021-11-22 10:49
今年河蟹后期伤亡较去年好很多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bbs.liyang-te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