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每周一例]生石灰使用过量,赤眼鳟死亡 [打印本页]

作者: 利洋服务    时间: 2020-4-9 10:04
标题: [每周一例]生石灰使用过量,赤眼鳟死亡
[病例539]广西南宁黄老板新挖一口养殖池塘,面积3亩,水深1.8米,塘底为黄泥土壤,配备两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2020年3月2日,放养赤眼鳟鱼苗17万尾,规格约60尾/斤。
       3月22日,下午3点左右使用120斤生石灰,晚上6点30分客户反映鱼“浮头”严重。现场使用哈希溶氧仪测得池塘溶氧8.15mg/L(图1),使用水质简易试剂盒测得pH值9.4、氨氮0.5mg/L、亚硝酸盐0.15mg/L(图2),赤眼鳟已出现部分死亡(图3)。据了解,使用生石灰前池塘pH值约为7.0。当晚加水约5公分,使用“碧水安(加强型)5kg”1瓶+“激活”7包,鱼浮头减轻,部分鱼开始慢慢下沉。
       3月23日,早上客户反映鱼“浮头”依然较多,但未发现死亡。现场检测溶氧7.0mg/L(图4)、pH值8.9、氨氮0.4mg/L、亚硝酸盐0.15mg/L(图5)。当天使用“碧水安(加强型)5kg”1瓶+“激活”10包。大部分鱼已不浮头,效果明显。下午客户带水上店,测得pH值7.4、氨氮0.3mg/L、亚硝酸盐0.1mg/L,鱼也已恢复摄食。
       3月24日,塘口回访,未发现鱼浮头,测得水质各指标均正常(图6)。

       分析:1、本案例中客户大量使用生石灰,水体pH值急剧升高,对鱼体产生很大刺激,出现“浮头”症状和部分死亡。池塘氨氮较高,碱性条件下毒性增强,可能也会加重鱼死亡。
       2、生石灰在清塘时可以大剂量使用,在养殖阶段用来调节水质时以“少量多次”的使用原则为宜,不同水质情况用量有差异,建议南宁地区每次每亩使用量以不高于5公斤为宜,并注意水体氨氮含量避免氨氮中毒。(利洋水产药店 郑家团 提供2020.04.09)






作者: tangsl    时间: 2020-4-9 16:06
生石灰刺激,使鱼上浮和死亡,不应该是浮头,浮头是指在缺氧的情况下嘴不时伸出水面呼吸,水产上的特定名词。本案例赤眼鳟鳃丝可能 腐蚀而粘液增加或直接烧伤,可惜现场没有检查,更没有照片。具体死亡多少鱼也没有观察统计。
作者: 素人渔夫    时间: 2020-4-9 17:01
刚放苗不久,为什么会选择使用大量生石灰呢?
作者: tangsl    时间: 2020-4-10 17:35
其实,生石灰对水质的副作用挺大的,在养殖期间如果水体总碱度不是很低,不建议使用。
作者: leikunnuy    时间: 2020-4-12 16:48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20-4-9 17:01
刚放苗不久,为什么会选择使用大量生石灰呢?

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有强碱性,使池水pH值急剧上升,可杀死细菌、寄生虫卵、水生昆虫、有害鱼、青苔和一些水生植物,达到消灭病害的作用。实际中使用生石灰的还是比较多,但是如果用量不对,造成的损失也挺大的。
作者: 素人渔夫    时间: 2020-4-13 09:25
leikunnuy 发表于 2020-4-12 16:48
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有强碱性,使池水pH值急剧上升,可杀死细菌、寄生虫卵、水生昆虫、有害鱼、青苔 ...

这些不应该在放苗前操作吗?
作者: leikunnuy    时间: 2020-5-3 19:54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20-4-13 09:25
这些不应该在放苗前操作吗?

用生石灰清塘,成本低,效果也不错,但是生石灰的使用还是应该有个量。病例就是典型的例子,养殖过程中生石灰使用过量的。
作者: 利洋小七儿    时间: 2020-9-16 17:02
养殖过程中使用生石灰,应少量多次,刺激受不了。
作者: leikunnuy    时间: 2020-9-17 14:34
这个赤眼鳟是什么种类的鱼,会不会是这种鱼本身对pH值变化比较敏感?
作者: LY-huangyu    时间: 2020-12-29 10:11
生石灰放苗后使用过量,ph值上升太快了,赤眼鳟肯定受不了。
作者: tangsl    时间: 2020-12-29 11:04
leikunnuy 发表于 2020-9-17 14:34
这个赤眼鳟是什么种类的鱼,会不会是这种鱼本身对pH值变化比较敏感?

是鲤科雅罗鱼亚科的鱼,和草鱼是表兄弟。可能和pH值有关。
作者: leikunnuy    时间: 2020-12-29 14:56
tangsl 发表于 2020-12-29 11:04
是鲤科雅罗鱼亚科的鱼,和草鱼是表兄弟。可能和pH值有关。

没有看见病鱼的照片,看见一个鳟字,还以为是跟虹鳟一样是冷水鱼一类的。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bbs.liyang-te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