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河蟹专题】养螃蟹,千万别和“虫子”较劲 [打印本页]

作者: jiayanwuu    时间: 2019-6-11 17:34
标题: 【河蟹专题】养螃蟹,千万别和“虫子”较劲
养螃蟹,千万别和“虫子”较劲

李振

       天气逐渐变暖,来店检测水质的河蟹养殖客户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些塘口出现水清、“虫子”多的现象,往往这类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严重超标。经调查多数是因为水没有肥起来,水中微生物、藻类较少,而这个时候水草也还没有长成,水体的净化能力不足,加之温度回升,池塘土壤中的底肥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池塘“虫子”多、水质指标超标。这里所说的“虫子”主要指浮游动物和寄生虫,其中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枝角类(俗称“沙虫”),寄生虫主要指纤毛虫。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虫子”。
       许多客户耐不住性子,眼看池塘水清、“虫子”多,生怕河蟹蜕壳受到影响,总是迫不及待寻求杀灭“虫子”的方法。这个时候,以往就河蟹蜕壳期能否解毒、改底、打水都需要反复考虑的谨慎感全然忘却,陷入了“虫子不杀越来越多”、“虫子不杀睡不着觉”的不安之中。“杀虫”药物的使用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有的缺氧了,有的水浑了,有的草脏了,有的水体污染更重了!关于“虫子”,耐心的了解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1、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典型的代表就是枝角类(俗称“沙虫”),它主要摄食池塘中的藻类和有机碎屑。当地河蟹池塘肥水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菜饼、豆浆或者农家肥等肥料来“补充营养”。殊不知,这类肥料溶解性差,残留的杂质为“沙虫”提供很好的天然饵料,快速繁殖!陷入“肥水→长沙虫→杀沙虫→肥水→长沙虫→杀沙虫”的恶性循环。

显微镜下的枝角类(“沙虫”)

那么,池塘出现“沙虫”管不管?该如何处理
       池塘出现“沙虫”,不用太在意!“沙虫”造成的影响多数是人为的:肥水→虫子多→水清了→接着肥→水质指标高,影响螃蟹!切记,出现“沙虫”时要慎肥水,多打水,多测水!有些人说:“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虫子这么多影响螃蟹怎么办?”就如前面所说,事实是“沙虫”多的池塘,水质指标正常就不会影响螃蟹!
       对于出现“沙虫”的池塘,首先要测水和镜检藻类,看看水质指标是否偏高,藻类还多不多?水质指标好、藻类还比较多的池塘,只需要保持水体的肥度,有一定的净水能力就行;水清、水质指标偏高的池塘,这时水环境已经较差,可以采用大量换水及解毒来调节水质,或者干脆把水位加上来!等藻类繁殖后,水质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就可以。
       既然有可以杀掉“虫子”的药物,为什么不让用呢?那是因为长“虫子”阶段多数是在养殖早期,温度逐渐升高,水草长成后,净水能力增强,池塘有机质少了,“沙虫”也会减少。且此阶段正是蜕壳的关键时期,药物刺激、缺氧、水变都会造成河蟹成活率低,不知蟹都去哪儿了。
2、寄生虫
       寄生虫主要指纤毛虫,寄生在河蟹、青虾体表或鳃部等处,近几年我们也能够在水草上面发现纤毛虫,可见养殖环境恶化已经很严重。发现纤毛虫怎么办?
       “杀虫”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药物用量轻了没效果,用量重了又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药物刺激对河蟹的影响不容小觑。池塘中的寄生虫多数是塘底有机质积累后滋生!因此,日常改底,适当外泼一些营养及抗应激药物帮助虾蟹蜕壳才是关键,待虾蟹长大、体质增强,抵抗力增强,寄生虫对其危害自然就小了!
       养殖螃蟹,就要“佛系”用药,保守治疗!有些客户费尽心思处理“虫子”、处理青苔和蓝藻等问题,看似做了很多“有技术、有含金量”的工作,最后却没有效益!其实如果理清哪些是重点工作,少些烦恼、少点纠结!丰收就是你的。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作者: 天天狸    时间: 2019-6-11 19:27
虫子不仅不易杀掉,而且杀虫还易引起水变。
作者: 利洋小七儿    时间: 2019-6-25 18:03
水体起虫起藻都有一个过程,没必要看到轮虫就要杀虫,兴许正处于轮虫繁殖阶段,水体自身会有一个虫藻平衡阶段。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bbs.liyang-tec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