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虾类专题】金刚虾黑鳃、偷死,留神镰刀菌病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386

帖子

898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8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22 09:3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虾类专题】金刚虾黑鳃、偷死,留神镰刀菌病

王林锁

       金刚虾由于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抗逆性较强、病害少、养殖周期短、在夏季高温期也可以养殖等优势,近几年在福建、海南、广东等地区养殖金刚虾越来越多。随着养殖模式的不断成熟,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到中后期出现黑鳃、偷死的情况增多,给金刚虾养殖造成了较大损失,经过调查发现中后期金刚虾黑鳃、偷死大部分是由于镰刀菌病造成的。本文通过了解其发病症状、流行及危害,提出诊断方法及防治建议,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各位养殖朋友防控该病。
       一、发病症状
       镰刀菌主要侵袭金刚虾的鳃部。在感染初期,鳃丝上会出现针尖状小黑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小黑点逐渐融合形成黑斑,同时还会腐蚀甲壳,在甲壳上形成烧焦状的溃疡灶。

鳃部甲壳溃烂,步足基部黑斑

鳃丝上出现小黑点,甲壳烧焦状溃烂

       二、流行及危害
       金刚虾镰刀菌病主要发生在养殖中后期,规格达30尾/斤后发病率显著上升,密度大、水浑、水脏、有机质多的池塘发病率高。全年均有可能发病,在海南、湛江、广西等地11月以后的低温越冬期较为常见,在福建漳州高密度养殖区仅在夏季高温养殖金刚虾,存塘量4000斤/亩以上的塘,7-9月也常见大量发病。连续阴雨天和台风天气后,发病率也会有所提升。前一年发病的塘在后一年再次发病概率较高。
       镰刀菌病前期不易发现,一旦暴发后,发病迅速,在出现黑斑后的3-5天内偷死量可能从几十斤迅速增加至几百斤。镰刀菌感染金刚虾鳃部形成黑斑,周围的鳃和肌肉组织内会分布大量真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造成鳃组织水肿,细胞坏死,肌纤维变性、坏死,严重影响对虾呼吸和蜕壳,一般在蜕壳期会出现大量偷死。

鳃和肌肉组织内会分布大量真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

       三、诊断方法
       在发现金刚虾鳃部有黑点或黑斑,甲壳出现烧焦状溃疡,可通过镜检鳃丝或溃疡灶周边组织,观察是否有大量菌丝体或镰刀状孢子,见到镰刀状孢子可以初步判断镰刀菌感染。

镜检鳃丝上有分枝状菌丝及镰刀状孢子

       部分时候镜检只能看到大量菌丝,未发现镰刀状孢子,可能是菌丝尚未释放出孢子,可通过真菌分离培养确定。取病虾的鳃丝组织接种在含有抗生素的真菌培养基(PDA)上,在28℃下培养72小时后,若长出大量有色菌落,取菌落涂片,在40倍镜下可观察到透明状菌丝和镰刀状孢子,可确诊镰刀菌感染。可将样本送专业实验室检测,准确鉴定其种类,经18S rDNA测序初步确定目前金刚虾较常见的是腐皮镰刀菌感染。

在28℃下培养72小时真菌培养基(PDA)上长出的腐皮镰刀菌

       四、防治建议
       镰刀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土壤中,作为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只有在虾体受伤时才会引发感染,尤其是鳃部以及受伤受损部位,镰刀菌丝在体内大量生长并释放分生孢子到水中,导致疾病大量传播。预防方面建议:
       ①高密度养殖池塘到中后期及时疏虾,金刚虾互残较严重,存塘密度过大,互残加重虾体受伤概率,极易感染镰刀菌。
       ②做好防控气泡病工作,养殖中后期氨氮、亚硝酸盐高,水体中氮气气泡病高发,会造成虾体组织损伤,从而感染概率加大。
       ③设立蓄水池,将水源消毒处理后再使用,防止水体传播;对已经发病的池塘做好防传染措施,彻底清塘消毒或更换底膜后再继续养殖。
       ④在疾病高发区域和季节,蜕壳期使用“营养快线”“活力钙”等内服保健产品,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蜕壳和快速硬壳,降低感染几率。
       治疗方面建议发病高峰期及时查虾,早发现早治疗,若在发病前期,受感染虾的比例低,损虾不严重时,外泼“氧速保+倍力灭”消毒杀菌抑菌,同时配合内服抗菌药物,连用三天,有明显效果。一般在消毒后的第二天损耗量会增大,第三天就降低,之后损耗会慢慢减少,情况稳定后再定期一周左右消毒一次,可以控制该病;但如果抛网看虾感染比例较大,损虾较严重时,处理难度大,建议及时出虾。

“氧速保”

 “倍力灭”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主题

1973

帖子

6381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6381
2#
发表于 2025-9-28 15:50:50 | 只看该作者
真菌性疾病,治疗采取消毒杀菌,药敏试验显示抗菌药都没效,真菌比细菌更顽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7

帖子

814

积分

免审组

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814
3#
发表于 2025-9-29 17:19:42 | 只看该作者
真菌性疾病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真要感染了再治,得不偿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产医院论坛  粤ICP备17147180号

GMT+8, 2025-10-8 00:26 , Processed in 0.1311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