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X 发表于 2021-6-7 09:48:08

【河蟹专题】进入5月后河蟹疾病易发,如何防控?

进入5月后河蟹疾病易发,如何防控?
刘汝军
       进入5月后,河蟹第二次蜕壳基本结束,摄食量和活动量也在逐步增加,但是本月的天气却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5月11日前以晴天为主,甚至出现了30℃以上的高温天,之后遭遇连续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气温出现大幅度下降,降幅超过10℃。这样的天气变化最容易引发河蟹的“气泡病”,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河蟹“水瘪子”数量会增加,同时继发细菌感染的数量也会增加。本文分析了异常天气给河蟹池塘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总结有效的防控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异常天气下池塘可能出现的问题
       1、池塘溶氧变化大
       从图1可以看到同一个池塘在5月3日时溶氧最高,达到9.29mg/L,在5月6日至5月11日期间溶氧基本稳定在4-6mg/L左右,在12日溶氧最低,达到1.9mg/L。溶氧变化大会对河蟹的肝胰腺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会直接导致“水瘪子”的形成。而随后的几天里以阴雨天气为主,底层溶解氧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导致池塘底部厌氧性致病菌数量增加,加重了河蟹感染细菌病的风险。

图1池塘溶氧变化曲线
   2、肝胰腺病变比例增加
       异常天气条件对河蟹肝胰腺的损伤是最直观的,显微观察发现发病河蟹的肝胰腺腺管松散、不紧致,腺管内物质弥散(图3),导致河蟹抗应激能力下降,并出现上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死亡数量不多,甚至还能吃料,但后期形成“水瘪子”以及感染疾病的几率会增加。

图2正常河蟹的肝胰腺腺管

图3发病河蟹的肝胰腺腺管
       3、细菌感染数量增加
       通过这段时间的现场调查,发现部分池塘的损蟹数量开始增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解剖病蟹样本发现,多数有水肿、腹水、空肠、肠炎等症状,同时经过细菌分离,均能培养出数量较多的致病菌。

图4解剖检查   

图5细菌检查
       二、防控措施
       1、勤下地笼抓螃蟹,定期检查螃蟹的活动力、摄食情况以及肝胰腺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控。
       2、对于溶氧变化大的池塘,尤其是青苔多,水清、水位浅、水草好的池塘,要及时加深水位;使用过敌百虫等杀虫药物的池塘要多次使用“生物苔蔓净”等活菌产品,培菌控藻,避免水体变浓,防控气泡病。
       3、定期使用“肝胆易康”+“三黄散”等中药制剂,泻肝火、解肝毒、防肠炎,减少“水瘪子”的形成。
       4、由于主要致病菌的活跃周期一般为7-10天,因此,本月要加强消毒频率,可多次使用“优肽”进行防控。同时本月也是螺原体病(“抓脚病”)的发病时期,如果发现有“抓脚”、“捆爪”症状的及时带螃蟹到利洋水产药店检测。
       总结:本月天气变化大,随着河蟹活动量的增加,部分塘口水浑现象加剧,水草、藻类代谢效率降低,水体有机质增多,耗氧量加剧,底层经常处于低溶氧状态,容易导致“水瘪子”等疾病,所以在此期间要做好水草养护、疾病防控、防控底层缺氧的相关工作。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利洋小七儿 发表于 2021-6-7 14:45:58

进入高温期了,问题就变多变复杂了。

素人渔夫 发表于 2021-6-8 14:18:32

温差变化引起返底,感染细菌风险增加

hanfj 发表于 2021-6-8 14:29:33

环境剧烈变化时,养殖动物很容易因应激出现各种问题

jiayanwuu 发表于 2021-6-27 17:11:48

可以跟踪了解下“水瘪子”是否和前期的水浓有一定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蟹专题】进入5月后河蟹疾病易发,如何防控?